法律知识

诽谤罪侵害名誉权怎么判罪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4-17 15:34
人浏览
导读:诽谤罪侵害名誉权如何判罪?恶意诽谤有哪些法律后果?本文详细解读《刑法》相关规定,并区分名誉权与诽谤罪的差异。了解这些,让你在遇到类似情况时不再迷茫,确保自身权益得到合法保护。

  一、诽谤罪侵害名誉权怎么判罪

  诽谤罪侵害名誉权的判罪标准主要依据《刑法》的相关规定。

  在《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中明确指出,以暴力或其他方式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若情节严重,将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罪行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除非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当通过信息网络实施此类行为,且被害人向法院提起诉讼但提供证据困难时,法院有权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二、恶意诽谤的法律后果

  恶意诽谤的法律后果取决于其造成的实际影响和后果。

  1.若恶意诽谤他人,但未造成严重后果,这通常被视为侵权行为。被害人有权起诉,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赔礼道歉,并可能要求赔偿损失。

  2.当恶意诽谤造成一定影响或后果时,这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公安机关将给予罚款、拘留等行政处罚。

  3.若恶意诽谤造成严重后果,将构成诽谤罪,被害人可以提起刑事自诉,要求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

  三、区分名誉权与诽谤罪

  名誉权与诽谤罪之间的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诽谤罪所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事实。若所散布的事实是真实的,即使它可能损害他人的人格和名誉,也不构成诽谤罪。

  但在名誉侵权行为中,即使所述内容是真实的,只要法律禁止公开宣扬,公开后可能损害他人人格和名誉,也可能构成名誉侵权。

  2.法人、团体、组织不能成为诽谤罪的犯罪对象。但在名誉侵权行为中,这些实体可以成为受害者。

  例如,散布有关工厂产品质量的不实消息,即使造成了严重后果,也只能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而不构成诽谤罪。

  3.两者在主观过错要求上也有所不同。

  诽谤犯罪行为的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而名誉侵权的主观过错可以包括过失行为。此外,即使善意的检举、揭发、批评中有不实成分,也不应以诽谤罪论处。

  综上所述,诽谤罪侵害名誉权的判罪标准、恶意诽谤的法律后果以及名誉权与诽谤罪之间的区别都需要我们明确理解。在处理相关案件时,应依据法律规定,结合实际情况,确保公正的处理结果。

  看完本文,你是否对诽谤罪侵害名誉权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如果还有疑问,欢迎在法律快车上提问,我们的法律专家会为你提供专业解答。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