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侦查时发现过了追诉时效怎么处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5-14 12:52
人浏览
导读:侦查时发现过了追诉时效,公安机关应当依法撤销案件。追诉时效根据犯罪的最高刑确定,最长可达20年。时效期间若发生特定事由,会导致时效中断或延长。

  一、侦查时发现过了追诉时效怎么处理

  在侦查过程中,如果发现案件已经过了追诉时效,公安机关必须按照法律规定对案件进行撤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犯罪的追诉时效期限是根据犯罪的法定最高刑确定的。

  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5年;

  2.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10年;

  3.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20年。

  4.如果20年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后,仍然可以追诉。

  二、追诉时效的中断情形

  追诉时效的中断,也称为追诉时效的更新,是指在时效进行期间,因发生法律规定的事由,而使以前所经过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当法律规定的事由终了之时,时效重新开始计算。

  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后罪成立之日起计算。这意味着,如果行为人在前罪的追诉时效期间内又犯新罪,前罪的追诉时效就会中断,并从后罪成立之日起重新计算。

  三、追诉时效延长的规定

  追诉时效的延长,是指追诉时效进行期间,因为发生法律规定的事由,而使追诉时效暂时停止执行。我国刑法规定了两种追诉时效延长的情况。

  1.如果案件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犯罪行为人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那么就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这种情况下,追诉时效的延长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案件已经被立案侦查或者受理;

  (2)犯罪行为人实施了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行为。

  2.如果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但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那么也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这种情况下,追诉时效的延长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向有关部门提出控告;

  (2)这些部门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

  综上所述,一旦追诉时效过期,公安机关就不能再进行追查,也不能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我国对于追诉时效有明确的期限规定,不同的案件所给的时效不同。

  对追诉时效有疑问?不妨通过法律快车发起咨询,我们将为你提供更多专业解答。法律是公正的守护者,让我们共同维护法治社会的和谐稳定。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