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假冒伪劣产品罪立案标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4-06 00:31
人浏览
导读:假冒伪劣产品罪立案标准涉及销售金额和货值金额,达到一定数额即可立案。刑事责任标准明细规定了不同程度的刑事处罚,旨在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行为。

  一、假冒伪劣产品罪立案标准

  假冒伪劣产品罪的立案标准主要依据销售金额和货值金额来确定。

  1.具体而言,当伪劣产品的销售金额达到五万元以上,或者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货值金额达到十五万元以上时,即可立案。

  2.如果伪劣产品的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将已销售金额乘以三倍后,与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货值金额合计达到十五万元以上的,同样可以立案。

  这些标准体现了对假冒伪劣产品罪的严厉打击态度,旨在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消费者权益。

  二、刑事责任标准明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的规定: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根据销售金额的不同,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刑事处罚。

  1.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2.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3.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4.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这些规定旨在通过刑事处罚来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三、假冒伪劣产品定义

  假冒伪劣产品是指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质量标准规定,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商品。

  这些产品通常包括:

  1.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名牌产品标志、免检标志等质量标志和许可证标志的商品;

  2.伪造或使用虚假的产地的商品;

  3.伪造或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的商品;

  4.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商品;

  5.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

  6.失效、变质的商品;

  7.存在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的商品;

  8.所标明的指标与实际不符的商品;

  9.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生产、销售的商品等。

  这些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因此被国家法律法规所禁止和打击。

  你是否曾经遇到过假冒伪劣产品?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仅要了解法律规定,更要学会保护自己的权益。欢迎在法律快车上发起咨询,我们为你提供专业的法律建议。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