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立案标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5-16 15:29
人浏览
导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立案标准有哪些?本文详细解读了涉及知识产权犯罪的主要罪名及立案标准,包括假冒注册商标、销售侵权复制品等。了解这些标准有助于维护知识产权的合法权益。

  一、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立案标准

  侵犯知识产权罪是指违反知识产权保护法规,未经知识产权所有人许可,非法利用其知识产权,侵犯国家对知识产权的管理秩序和知识产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的行为。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立案标准:

  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

  2.假冒两种以上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三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

  3.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

  2.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在十五万元以上的;

  3.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已销售金额与尚未销售的货值金额合计在十五万元以上的。

  二、涉案具体罪名分类

  侵犯知识产权罪主要包括以下罪名:

  1.假冒注册商标罪;

  2.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3.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

  4.假冒专利罪;

  5.侵犯著作权罪;

  6.销售侵权复制品罪;

  7.侵犯商业秘密罪等。

  这些罪名均涉及对知识产权的非法使用或侵害。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立案标准

  三、适用不同立案标准

  针对不同罪名,法律设定了不同的立案标准。

  1.对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等罪名,均明确规定了应予立案追诉的情形。

  如非法经营数额、违法所得数额达到一定标准,或造成严重后果等。

  2.对于假冒专利罪和侵犯商业秘密罪等罪名,法律也设定了相应的立案标准。这些标准体现了对知识产权犯罪的严厉打击态度,旨在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了解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立案标准,你是否对如何防范此类犯罪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如有任何疑问或建议,欢迎在法律快车上留言交流。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