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租赁合同解除的条件有哪些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5-09 11:53
人浏览
导读:租赁合同解除的条件包括协商一致、约定解除事由、危及承租人安全或健康、被司法机关或行政机关查封扣押、权属争议和违反法律使用条件等。

  一、租赁合同解除的条件有哪些

  租赁合同的解除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一致的方式解除合同;

  2.如果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了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当这些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有权解除合同;

  3.如果租赁物危及承租人的安全或者健康,承租人有权解除合同;

  4.如果租赁物被司法机关或者行政机关依法查封、扣押,导致承租人无法使用,承租人有权解除合同;

  5.如果租赁物权属存在争议,承租人也有权解除合同;

  6.如果租赁物具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关于使用条件的强制性规定情形,承租人或出租人都有权解除合同。

  二、不动产租赁管辖原则

  1.不动产租赁纠纷的管辖原则并非专属管辖,而是适用合同纠纷的特别地域管辖。这意味着,房屋租赁合同纠纷应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即不动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2.尽管租赁物与不动产有关联,但纠纷的根源在于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关系,因此其性质仍属于债权债务纠纷,而非不动产物权纠纷。

  3.对于合同纠纷案件的管辖,法律明确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应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因此,房屋租赁合同纠纷的管辖并非专属管辖,而是适用一般合同纠纷的管辖原则。

租赁合同解除的条件有哪些

  三、租赁合同登记备案

  1.对于经营性用房的租赁合同,出租人和承租人都需要在合同签订、变更、终止后的30日内,携带相关材料到房屋所在地的房产管理部门办理登记备案手续。

  2.而对于住宅用房的租赁合同,虽然暂时可以不进行登记备案,但为了保护承租人的权益,建议还是对房屋租赁合同进行登记备案。

  这样可以防止出租人同时将一套房屋多次出租,也可以避免承租人非法将房屋转租给他人的风险。登记备案的具体流程可能因地区而异,建议咨询当地房产管理部门了解具体要求和流程。

  你是否有过租赁合同纠纷的经历?对于租赁合同登记备案有何看法?欢迎在法律快车留言分享,我们一起探讨如何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