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债权法律法规是怎样的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5-17 10:54
人浏览
导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债权法规定了债权的来源、转让及其法律效果。债权转让涉及外部和内部效力,主债权转让也有相应的法律后果。各方在转让过程中需遵循相关法律法规。

  一、债权法律法规是怎样的

  债权的法律法规主要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

  1.根据该法典,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债权,这种权利可以源于合同、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以及其他法律规定。

  2.当债权人依法将其债权转让给第三人时,这种转让对债务人将产生法律效力,除非未通知债务人。

  3.债权转让的通知一旦发出,便不得撤销,除非得到受让人的同意。

  二、债权转让的法律效果

  债权转让的法律效果可以从外部效力和内部效力两个方面来看。

  外部效力主要表现在:

  1.当让与人将债权全面让与时,他将脱离原合同关系,不能再向债务人请求给付,债务人也不能再向原债权人履行债务。

  如果是部分让与,让与人和受让人将按份或连带享有债权,债务人需按相应份额履行债务。

  2.债权转让的受让人将成为新债权人或共同债权人,有权请求债务人向自己履行债务。

  3.债务人接到债权转让通知后,对原债权人的抗辩可以对受让人主张,除非法律另有规定。

  内部效力则包括:

  1.债权由让与人移转给受让人,如果是全部让与,受让人将取代让与人成为合同关系的债权人;如果是部分让与,受让人将加入合同关系,成为共同债权人。

  2.让与人应将债权证明文件全部交付给受让人,并告知有关主张债权的一切必要情况。

  3.依附于主债权的从权利如抵押权、留置权等也将一并转移,但专属于债权人自身的从权利除外。

  4.让与人对让与的债权负瑕疵担保责任。

  5.让与人一般不得将已让与的债权重复让与。

  三、主债权转让的法律后果

  主债权转让的法律后果主要有以下几点:

  1.当主债权人在依法将其债权转让给第三人后,受让人就有权在主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情况下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保证人不能无故拒绝。

  2.担保银行只在原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如果债权人在转让主债权时扩张了主债权及其从属权利,保证人对扩张部分的债权自然不用承担保证责任。

  3.如果债务人转移了债务,新债务人可以主张原债务人对债权人的抗辩,但原债务人对债权人享有的债权,新债务人不得向债权人主张抵销。

  4.新债务人应当承担与主债务有关的从债务,除非该从债务专属于原债务人自身。

  了解了债权转让和主债权转让的法律效果,你是否对如何操作债权转让有更深入的理解?如果有任何疑问,欢迎在法律快车提出,我们将为你提供解答。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