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行政诉讼时效是否存在中断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5-17 04:58
人浏览
导读:行政诉讼时效与民事诉讼时效有何不同?行政诉讼时效不会因信访等行为而中断,一旦超过法定时效,起诉人将难以胜诉。本文详细解析了行政诉讼时效的规定及其与民事诉讼时效的差异。

  一、行政诉讼时效是否存在中断

  行政诉讼的诉讼时效不会中断,这是行政诉讼时效与民事诉讼时效之间的一个显著区别。

  1.民事诉讼时效允许因一定法定事由而中断,使得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待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2.在行政诉讼中,并没有类似的规定。这意味着当事人在对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满后进行的信访等行为,不会引发诉讼时效的中断或延长

  行政诉讼时效的开始始终是从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或具体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计算。

  二、行政诉讼时效规定

  行政诉讼受时间限制,一旦超过法定时效,即使法院受理了案件,并且具体行政行为确实违法,起诉人也无法胜诉。行政诉讼的时效规定包括普通诉讼时效、特殊诉讼时效和最长诉讼时效。

  1.普通诉讼时效中,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时效为3个月,经复议后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时效为15日。

  2.特殊诉讼时效则根据不同情况,如《森林法》规定的30日等。

  3.最长诉讼时效有两种情况:

  (1)行政相对人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但未被告知诉权或起诉期限的,时效为2年;

  (2)行政相对人不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涉及不动产的时效为20年,其他情况的时效为5年。

  行政诉讼时效是否让你感到困惑?别担心,法律快车在这里为你解答。如有任何疑问,请随时发起咨询,我们将为你提供专业建议。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