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离婚当事人对离婚的七大误区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5-24 14:11
人浏览
导读:离婚过程中存在多种误区和错误认知,如认为离婚只能通过民政部门或法院、先提出离婚会吃亏等。本文将揭示这些误区,并探讨离婚后的法律责任。

  一、离婚当事人对离婚的七大误区

  在离婚过程中,许多当事人容易陷入误区,影响他们的决策和行动。以下是七个常见的误区:

  1.认为离婚只能通过民政部门协议离婚或法院诉讼离婚,忽视了其他可能的解决途径。

  实际上,离婚是配偶双方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解除婚姻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除了这两种方式外,还可以通过调解等方式解决。

  2.认为先提出离婚会吃亏,这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夫妻双方在案件中地位平等,离婚时,法院会先分清当事人的个人财产和夫妻共同财产,然后进行分割。

  先起诉不等于一定能判离,更不等于原告必须在财产分割方面作出让步。

  3.认为没和家人商量,法院不能判离婚。这是不对的,婚姻自由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是婚姻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法院对不涉及精神病人的离婚案件,虽然依法慎重审理,但一般不会主动征求当事人双方父母、近亲属的意见。

  4.认为只要没判离,就有权接妻子回家。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丈夫必须经过妻子的同意才能接其回家。

  强行“抢”妻子回家不仅难以使妻子回心转意,而且构成了妨害诉讼的违法行为。

  5.认为判离就可以和子女一刀两断。这是违背家庭道德和法律规定的。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会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父母仍然必须履行抚养子女的义务。

  6.认为既然离婚,见面礼就应该返还。这是不对的,根据规定,离婚案件的见面礼一般都是不会返还的。

  7.认为假离婚可逃避债务,这是非法的。

  如果债权人将夫妻二人起诉到法院,法院会认定双方离婚的真正目的是要逃避夫妻共同债务,该约定无效,法院有权责令或强制这对离婚夫妻对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二、离婚后的法律责任

  离婚后,当事人仍然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这些责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抚养子女。

  (1)离婚后,父母仍然有抚养子女的义务。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要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

  (2)如果出现原定抚育费数额不足以维持生活或子女患病、上学等新的情况,子女有权要求父母增加抚育费。

  (3)如果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病、伤残等无力继续抚养或有虐待子女等行为,另一方还有权主张变更子女归自己抚养。

  (4)拒绝按法律文书抚养子女的一方会被法院处以拘留或罚款情节严重的还能构成遗弃罪。

  2.赡养老人。离婚后,当事人仍然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如果离婚后的当事人没有履行赡养义务,可能会面临法律责任。

  3.分割财产。

  (1)离婚后,夫妻双方的财产需要进行分割。

  (2)如果双方无法达成协议,法院会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3)如果一方在分割财产时隐瞒、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可以对隐瞒、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的一方少分或不分。

  (4)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了解离婚过程中的法律误区和权益认知,有助于你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如果你正在面临离婚问题,不妨法律快车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保障。

离婚当事人对离婚的七大误区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