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排除妨害纠纷法律依据是什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5-24 12:29
人浏览
导读:本文探讨了排除妨害纠纷的法律依据,详细解读了《民法典》第二百三十六条。同时,文章还阐述了排除妨害纠纷的具体内容,包括妨害的标的物、妨害行为的性质和妨害的现实性等方面。

  一、排除妨害纠纷法律依据是什么

  排除妨害纠纷的法律依据主要是《民法典》第二百三十六条,该条规定了妨害物权或者可能妨害物权的,权利人可以请求排除妨害。这一法律条文为排除妨害纠纷的处理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二、排除妨害的具体内容

  1.排除妨害纠纷是指因为物权受到他人的现实妨害而引发以排除这种妨害为目的的纠纷。

  2.排除妨害请求权是对物权的享有和行使受到占有以外的方式侵害时,物权人对妨害人享有请求排除妨害,使自己的物权恢复到圆满状态的权利。

  3.排除妨害的具体内容包括:

  (1)被妨害的标的物仍然存在并由所有人占有。这意味着妨害必须针对的是现实存在的物权,且该物权仍由所有人实际占有。

  (2)妨害人以占有以外的方法妨害权利人行使权利且这种行为是持续进行的。妨害人不得以占有物权的方式妨害权利人行使权利,而是采用其他方式,如干扰、阻碍等,且这种妨害行为必须是持续进行的。

  (3)妨害必须是不正当的。妨害行为必须是违法的,不得是权利人自愿承受的行为或基于法律规定、合同约定等产生的合法行为。

  (4)妨碍的行为必须是一种现实的妨害,而不是一种将来发生的危险。如果妨害尚未发生,但有可能造成损害,权利人可以请求消除危险。

排除妨害纠纷法律依据是什么

  三、排除妨害与消除危险

  排除妨害和消除危险是两种不同的请求权。虽然它们都源于妨害物权的行为,但它们在处理上有一定的区别。

  1.排除妨害要求相对人积极地采取措施排除现实已经发生了的妨害;

  2.消除危险则要求相对人积极地采取措施(作为)或者停止(不作为)某种行为以消除将来必然发生的妨害或损害。

  因此,在处理排除妨害纠纷时,权利人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请求排除妨害或消除危险,并根据法律规定和构成要件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你遇到过物权被妨害的情况吗?欢迎在法律快车上分享你的经验。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