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买卖公民信息的立案标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5-24 17:19
人浏览
导读:买卖公民信息50条以上即视为犯罪,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行踪轨迹等敏感信息也受法律制裁。本文深入解读买卖与非法获取公民信息的立案标准与情节严重认定。

  一、买卖公民信息的立案标准

  买卖公民个人信息构成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立案标准是当买卖的公民个人信息达到50条以上时,即可视为犯罪。这包括:

  1.出售或提供行踪轨迹信息,且这些信息被他人用于犯罪;

  2.明知或应知他人将利用公民个人信息进行犯罪活动,仍然出售或提供这些信息;

  3.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讯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等达到50条以上。

  违反国家规定,向他人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的规定,将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等刑罚的处罚。

  二、非法获取信息的认定

  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认定涉及两个方面:

  1.公民个人信息的内涵及特征;

  (1)公民个人信息是指与公民个人直接相关,能够反映公民的局部或整体特点,或是一经取得、使用即具有专属性的信息,如出生日期、指纹、身份证编号、家庭住址等。

  (2)这些信息具有法律保护价值,因为它们的泄露或获取可能导致公民权益受到侵害。

  (3)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不以信息所有人请求为前提,除非基于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需要或信息所有人的意愿,否则任何组织和个人均无权泄露、获取其个人信息。

  2.非法手段的认定。

  非法手段的认定则需要考虑是否违背了信息所有人的意愿或真实意思表示,信息获取者是否有权了解、接触相关公民个人信息,以及信息获取的手段是否违反了法律禁止性规定或社会公序良俗。

  三、何时构成情节严重

  1.当非法获取或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时,方可追究刑事责任。

  2.何为“情节严重”尚无明确的规定可循。

  3.从立法背景看,近年来公民信息泄露事件频发,网络上出现了公开兜售各类公民个人信息的广告,甚至出现了搜集、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专业户”,对公民个人隐私及人身、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4.利用刑罚手段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实属必要。但刑罚手段有其特殊的适用范围,并非一切非法获取公民信息的行为均应受到刑罚处罚。

  5.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若要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通常需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53条当中所规定的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立案标准。

  非法获取公民信息何时构成情节严重?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在法律快车,我们为你提供详尽的法律解读和实用建议。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