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民法典关于合同终止的规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7-04 12:30
人浏览
导读:民法典中合同终止的情形有哪些?合同解除后法律责任如何承担?本文详细解读民法典中关于合同终止、履行和解除的法律规定,助你更好维护自身权益。

  一、民法典关于合同终止的规定

  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合同终止的情形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债务已经履行:

  2.债务相互抵销;

  3.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

  4.债权人免除债务;

  5.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

  6.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其他终止情形。

  二、合同履行的法律原则

  合同履行的法律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全面履行原则。《民法典》第509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2.诚实信用原则。

  (1)《民法典》第509条第2款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2)诚实信用原则是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当事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应当诚实守信,不得损害对方的合法权益。

  3.情势变更原则。情势变更原则是指合同成立后至履行完毕前,合同存在的基础和环境,因不可归属于当事人的原因发生变更,若继续履行合同将显示公平,故允许变更合同或者解除合同。

民法典关于合同终止的规定

  三、合同解除的法律责任

  1.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部分将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部分,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2.《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

  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

  3.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这一规定明确了合同解除后各方当事人的法律责任,有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合同解除后,责任如何划分?你是否也曾在合同问题上吃过亏?快来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吧!法律快车始终与你并肩,守护你的合法权益。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合同终止协议
浏览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