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什么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5-17 12:07
人浏览
导读:建档立卡贫困户是扶贫政策下的重要概念,涉及法律依据、共同关系等要点。本文将从贫困户的概念出发,分析建档立卡的法律依据和共同关系,为你详细解读这一政策制度。

  一、什么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建档立卡贫困户是特定扶贫政策下的概念。

  1.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坚持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等原则,对每个贫困户建档立卡,建设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

  2.这一制度的目的是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脱贫目标。

  3.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识别以精准扶贫为核心,旨在实现扶真贫、真扶贫的目标。

  二、建档立卡贫困户法律依据

  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管理办法》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残疾人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的通知》。

  1.前者规定城乡低保资金原则上实行社会化发放,直接发放到户,并明确县级财政、民政部门应当为低保家庭在代理金融机构开设专门账户,且不得向低保对象收取账户管理费用。

  2.后者则要求各省扶贫办会同残联等部门核实弄准农村残疾人贫困户信息,确保符合条件的残疾人贫困户全部纳入建档立卡范围,并按照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标准和程序要求进行信息采集和登记造册。

  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共同关系

  建档立卡贫困户与贫困户之间存在共同关系。

  1.建档立卡贫困户是在贫困户基础上进一步精准识别的结果,是对贫困户信息的深化和细化。

  2.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的目的就是要对贫困户和贫困村进行精准识别,了解贫困状况,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明确帮扶主体,落实帮扶措施,开展考核问效,实施动态管理。

  3.建档立卡贫困户与贫困户之间的共同关系主要体现在他们都是扶贫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都需要通过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来实现稳定脱贫。

  4.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贫困户中的一部分,其脱贫情况也将作为扶贫开发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了解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概念和法律依据,你是否对扶贫工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如果你还有关于扶贫政策的疑问,欢迎在法律快车上发起咨询,我们将为你提供更多专业建议。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