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判决生效日期怎么计算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5-20 12:01
人浏览
导读:如何计算判决生效日期?本文详细解读了一审、二审判决书生效时间的计算方法,包括上诉期限、送达规则等。掌握这些知识,让你更了解法律程序,避免纠纷。

  一、判决生效日期怎么计算

  判决生效日期的计算主要依赖于判决书的类型及是否上诉。

  1.对于一审判决书,如果不上诉且无异议支付令送达最后一位当事人后,从次日起算满15日后的次日生效。

  2.一审裁定书不上诉的情况下,送达最后一位当事人后次日起算满10日后的次日生效。

  3.而二审判决书、不准上诉判决书、不能上诉裁定书等,一旦送达最后一位当事人,即为生效时间。

  4.如果一审上诉后维持原判,一审判决书的生效时间则为二审判决书送达之日。

  5.值得注意的是,涉及婚姻效力的判决,其生效并非作出即生效,而是需要判决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后才产生法律效力。

  二、一审判决书生效规则

  一审判决书的生效规则主要依赖于是否上诉以及上诉期限的经过。

  1.当事人在收到一审判决书后,有权在规定的上诉期限内(通常为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2.如果在上诉期限内没有提起上诉,那么一审判决书将在上诉期届满后生效。

  3.如果一审判决书送达后,当事人无异议且支付令送达最后一位当事人后满15日,那么一审判决书也将生效。

  三、二审判决书生效时间

  二审判决书作为终审判决,并没有上诉期,但其生效时间并没有明文规定。

  1.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只规定了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则在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

  2.由于地域或时间等原因,二审判决书的送达日期可能与判决日期不一致,这就引发了生效日期的计算问题。

  3.在司法实践中,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二审判决作出之日生效、二审判决宣判之日生效、二审判决送达之日生效。

  对判决生效日期还有疑问吗?了解法律程序,才能更好维护自己的权益。法律快车为你提供更多法律知识和专业建议,快来看看吧!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