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合同什么时候开始生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5-21 02:48
人浏览
导读:合同何时生效?民法典第502条为你解答。通常,合同成立即生效,但特定合同需满足程序性条件。合同成立与生效的区别、程序性条件对生效的影响,一文带你了解。

  一、合同什么时候开始生效

  合同的生效时间依据《民法典》第502条的规定来确定。根据该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这意味着,当合同的内容和条款经过双方当事人的协商并达成一致意见后,合同即告成立并立即生效。

  因此,通常情况下,合同的成立与生效是同步的,即在合同依法成立之时,也就是合同生效之日。

  二、合同的成立与生效

  合同的成立与生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1.合同的成立是指双方当事人对合同的内容和条款进行协商并达成一致意见的过程。而合同的生效则是指合同在法律上产生约束力,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2.尽管在大多数情况下,合同的成立与生效是同时发生的,但它们的法律含义和判断依据是有所区别的。

  (1)合同的成立主要依据承诺是否生效来判断。当双方当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一致意见,并且承诺已经生效时,合同即告成立。

  (2)合同的生效则需要满足一定的法律条件,如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违反公序良俗等。只有满足这些条件,合同才能产生法律上的效力,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

合同什么时候开始生效

  三、程序性条件影响生效

  1.尽管在大多数情况下,合同的成立与生效是同时发生的,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合同的生效可能会受到程序性条件的影响。

  2.根据《民法典》第502条第2款的规定:

  (1)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

  (2)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

  (3)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

  这意味着,在某些特定类型的合同中,可能需要满足一定的程序性条件才能使合同生效。

  例如,某些合同可能需要经过政府部门的批准或备案才能生效。如果未能办理这些程序性手续,可能会影响合同的生效。

  3.即使合同未能生效,合同中关于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仍然不受影响。如果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对方可以依法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

  你对合同生效还有疑问吗?或是其他法律方面的问题?随时在法律快车发起咨询,我们为你提供法律支持。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合同生效
浏览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