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行政诉讼时效期是一年吗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6-23 04:44
人浏览
导读:行政诉讼时效期并非固定为一年,而是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自知道或应当知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特殊情况下,如行政机关不履行职责,起诉期限另有规定。

  一、行政诉讼时效期是一年吗

  行政诉讼的诉讼时效并非一年。

  1.实际上,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应当知道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2.对于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如果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或者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再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

  因此,行政诉讼的诉讼时效期并非固定为一年。

  二、行政诉讼中的特殊时效

  在行政诉讼中,还存在一些特殊的时效规定。

  1.如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而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如果因为不可抗力或其他非自身原因耽误了起诉期限,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限内。

  3.而对于因其他特殊情况耽误起诉期限的,可以在障碍消除后十日内申请延长期限,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三、起诉条件与程序规定

  在行政诉讼中,提起诉讼应当符合一定的条件。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这些条件包括:

  1.原告必须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2.必须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4.案件属于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的管辖。

  在提起诉讼时,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1.如果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出具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同时告知对方当事人。

  2.法院在受理行政诉讼案件时,会对该案件是否在有效的诉讼时效内进行认定,并检查是否符合行政诉讼的条件。

  3.对于不符合诉讼条件或不在有效诉讼时效内的案件,法院有权不予受理。

  对行政诉讼时效还有疑问吗?或是你有其他法律难题?快来法律快车咨询,我们随时为你提供专业的法律建议。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