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孩子监护权的法律怎么规定的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5-25 04:53
人浏览
导读:监护权关乎孩子和未来,法律规定了父母为首要监护人,若父母无法担任,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将接力。同时,无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也有相应规定。了解这些,让你在法律框架内为孩子选择最佳监护人。

  一、孩子监护权的法律怎么规定的

  孩子监护权的法律规定主要体现在《民法典》中。监护是一项民事法律制度,旨在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和财产权益。

  1.根据法律,监护人由法律直接规定或指定产生,分为法定监护人和指定监护人。

  2.法定监护人主要由父母担任,对未成年子女有平等的监护权。如果父母丧失监护能力或死亡,则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等亲属或朋友担任监护人。

  3.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监护人则包括配偶、父母、成年子女等。

  4.当对监护人存在争议时,由法定机关依法指定。监护人需履行保护被监护人权益的职责,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

  二、未成年人法定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主要是其父母。

  1.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权是基于父母子女关系而产生的,双方对子女的监护权平等。除非父母死亡、父母子女关系依法终止或监护权被剥夺,否则任何人不得剥夺或限制父母的监护权。

  2.如果未成年人的父母丧失监护能力或死亡,则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等亲属或朋友担任监护人。

  3.在没有上述监护人时,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孩子监护权的法律怎么规定的

  三、无行为能力人监护安排

  对于无行为能力人,包括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其监护人的安排与未成年人相似。

  1.由配偶、父母、成年子女等担任监护人。

  2.如果上述人员无监护能力或不存在,则由其他近亲属、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的朋友或单位担任监护人。

  3.在争议情况下,由法定机关指定监护人。监护人需履行保护被监护人权益的职责,如不履行或侵犯被监护人权益,将承担法律责任。

  4.人民法院可根据申请撤销不合格监护人的资格。

  监护权是严肃的法律问题,关乎孩子的未来。对于监护权安排,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在法律快车,我们始终为你提供专业法律建议。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