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行政诉讼法的原则有哪些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6-01 09:41
人浏览
导读:行政诉讼法的原则有哪些?适用范围又是什么呢?本文为您详细介绍了行政诉讼法的七大基本原则和两大适用范围,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行政诉讼法的精髓。

  一、行政诉讼法的原则有哪些

  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贯穿于行政诉讼的主要过程,对行政诉讼活动起支配作用的基本行为准则。

  这些原则对行政诉讼活动具有拘束力,无论是人民法院还是诉讼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都必须遵循。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具体原则:

  1.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人民法院依法对行政案件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这包括行政审判权由人民法院统一行使,各人民法院的审判权独立,以及审判人员独立。

  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这意味着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需要查清相关事实,并依法进行裁判。

  3.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只有在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提出异议时,才能通过行政诉讼的方式解决。

  行政机关在法律、法规授予的行政自由裁量权范围内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理、适当的问题,原则上只能通过行政复议由行政机关自行判断和处理。

  4.当事人地位平等原则:行政诉讼中当事人双方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但这并非指原、被告诉讼权利和义务完全对应。

  5.民族语言文字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人民法院应当用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审理和发布法律文书,应当为不通晓当地民族通用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提供翻译。

  6.当事人有权辩论原则:在行政诉讼中,当事人有权针对案件事实的有无、证据的真伪、适用法律、法规的正确与否诸方面进行辩论。

  7.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及两审终审制:行政案件技术性、知识性较强,而且行政诉讼当事人一方为行政机关,独任审判难以胜任,采用合议制有利于行政案件的公正解决。

  为保证案件的公正审理,行政诉讼同民事、刑事诉讼一样,坚持回避原则和公开审判原则,并实行两审终审制。

  8.人民检察院实行法律监督原则:人民检察院有权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以保障行政诉讼活动依法进行。

  二、行政诉讼法的适用范围

  行政诉讼法的适用范围是指行政诉讼法在哪些情况下可以适用,哪些情况下不适用。行政诉讼法的适用范围主要涉及到可以受理的行政案件和不能受理的行政案件两个方面。

  1.可以受理的行政案件主要包括:

  (1)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2)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

  (3)申请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拒绝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予答复,或者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行政许可的其他决定不服的;

  (4)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

  (5)对征收、征用决定及其补偿决定不服的等。

  2.不能受理的行政案件主要包括:

  (1)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2)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3)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4)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行政行为等。

  三、行政诉讼审理的基石

  行政诉讼审理的基石是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

  1.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贯穿于行政诉讼的主要过程,对行政诉讼活动起支配作用,是行政诉讼审理的基石之一。

  2.行政诉讼法的适用范围则规定了哪些行政案件可以受理,哪些不能受理,为行政诉讼审理提供了明确的界限和范围。

  3.在行政诉讼审理中,人民法院必须遵守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保障审理的公平性。同时,人民法院还需要根据行政诉讼法的适用范围,对受理的行政案件进行审理。

  只有在符合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的前提下,行政诉讼审理才能得以顺利进行,实现行政诉讼的目的。

  你对行政诉讼法还有哪些疑问吗?欢迎在法律快车上发起咨询,我们将为您提供更多专业建议。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