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什么是吸收公众存款罪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6-26 11:46
人浏览
导读:吸收公众存款罪指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该罪涉及多种犯罪手段,如承诺高额回报、编造虚假项目等。法律规定对此有严厉处罚,投资者需提高警惕。

  一、什么是吸收公众存款罪

  1.吸收公众存款罪,也被称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

  此罪行主要针对那些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的行为。

  2.吸收公众存款罪是严重破坏国家金融管理制度的犯罪行为。在现代金融体系中,吸收公众存款是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核心业务之一,必须受到严格的监管和规范。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不仅违反了国家金融管理法规,也侵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金融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二、犯罪手段及其手法

  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犯罪手段多种多样,不法分子往往利用人们的投资欲望和贪念,通过各种方式实施犯罪。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犯罪手段及其手法:

  1.承诺高额回报,编造“天上掉馅饼”、“一夜成富翁”的神话。不法分子往往以高额利息或回报为诱饵,吸引公众投资。

  2.编造虚假项目或订立陷阱合同,一步步将群众骗入泥潭。不法分子往往虚构投资项目或夸大项目的盈利前景,以骗取投资者的资金。

  3.混淆投资理财概念,让群众在眼花缭乱的新名词前失去判断。不法分子常常利用人们对投资理财知识的缺乏,混淆各种金融产品的概念和特点,使投资者难以分辨真伪。

  4.装点门面,用合法的外衣或名人效应骗取群众的信任。不法分子往往通过租用高档写字楼、聘请名人代言等方式,营造一种高大上的形象,以骗取投资者的信任。

  5.利用网络实施犯罪、逃避打击。不法分子常常利用互联网的匿名性和跨地域性,通过虚拟空间实施犯罪。

什么是吸收公众存款罪

  三、法律规定及处罚标准

  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

  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4.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5.对于有前两款行为,在提起公诉前积极退赃退赔,减少损害结果发生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如果你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有更多疑问,或想了解如何防范风险,快来法律快车咨询吧,我们将提供专业的法律建议。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