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在我国酒驾是怎么定义的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6-24 09:27
人浏览
导读:酒驾是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辆的行为,根据血液酒精含量判定酒驾或醉驾。酒驾后果严重,包括罚款、拘留、吊销驾照等,还可能危害公共安全。坚决打击酒驾,共筑安全交通环境。

  一、在我国酒驾是怎么定义的

  在我国,酒驾是指驾驶人员在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辆的行为

  具体来说,酒驾的认定主要依赖于对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进行检测。

  1.根据规定,当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20mg/100ml,但小于80mg/100ml时,属于饮酒驾驶机动车辆。

  2.当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80mg/100ml时,则属于醉酒驾驶机动车辆。

  二、酒驾的法律后果

  酒驾的法律后果十分严重。

  1.对于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驾驶人员,将面临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的处罚,并需支付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2.如果驾驶人员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后再次饮酒驾驶,将受到更为严厉的处罚,包括十日以下拘留,以及同样金额范围的罚款,同时机动车驾驶证也会被吊销。

  3.醉酒驾驶机动车的驾驶人员则会被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并吊销其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且在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4.对于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驾驶人员,处罚更为严厉,包括十五日拘留、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并在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三、重复酒驾的严重性

  1.重复酒驾的严重性不言而喻。一旦驾驶人员因酒驾被处罚后再次酒驾,不仅面临更为严厉的处罚,包括拘留、罚款和吊销驾驶证等,还可能对个人的生活和职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2.酒驾行为不仅危及驾驶人员自身的安全,也可能对其他道路使用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必须坚决打击和遏制酒驾行为,维护道路交通的安全和秩序。

  你还知道哪些酒后驾驶的危害?关注法律快车,了解更多法律知识,一起守护道路安全。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