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偷税罪主观故意如何认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7-03 19:17
人浏览
导读:偷税罪主观故意认定关键在明知违法且希望或放任结果发生。故意与过失需区分,只有故意才构成偷税罪。法律明确规定了逃税罪的刑罚和责任,应依法追究。

  一、偷税罪主观故意如何认定

  偷税罪的主观故意认定,关键在于行为人是否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对这种结果持有希望或放任的态度。

  1.故意犯罪的行为人通常具有明确的违法意图,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为违反了税收法规,并有意逃避应纳税款。

  2.故意犯罪的行为人的故意性表现为积极采取欺骗、隐瞒等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不申报,以达到逃避缴纳税款的目的。

  3.偷税罪的主观故意认定并不是简单的推断或猜测,而是需要结合具体证据和事实进行综合分析。

  4.对于首次接触税收法规、因不了解或误解而未能正确申报的情况,通常不会认定为偷税罪。

  5.如果纳税人明知自己的申报存在问题而故意隐瞒或逃避,则可能构成偷税罪。

  二、故意与过失区分

  在偷税罪的认定中,故意与过失的区分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刑法规定:

  1.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2.过失犯罪则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

  在偷税罪的语境下:

  1.故意通常表现为行为人积极采取欺骗、隐瞒等手段逃避应纳税款;

  2.过失则可能表现为因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而未能正确申报税款;

  3.由于刑法对偷税罪并未作出过失犯罪的特别规定,因此只有故意才能构成偷税罪。

  三、法律规定与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对逃税罪作出了明确规定。

  1.该条规定了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的行为构成逃税罪,并规定了相应的刑罚幅度。

  2.该条还规定了扣缴义务人采取相同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的情形也构成逃税罪。

  对于多次实施逃税行为且未经处理的,刑法规定按照累计数额计算刑罚。

  1.对于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并已受行政处罚的纳税人,通常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2.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偷税罪如何量刑?如果你有法律方面的问题,欢迎在法律快车上提问,我们会为你提供专业的法律建议。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偷税及其处罚
浏览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