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我国过失犯罪的特点是什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7-10 01:55
0人浏览
导读:过失犯罪是行为人非故意造成的危害结果,特点包括缺乏预见性、排斥危害结果、主观恶性小。与故意犯罪相比,过失犯罪在定罪和处罚上有所不同。

  一、我国过失犯罪的特点是什么

  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在非故意心理状态下,因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而未能预见或避免造成危害结果的犯罪行为。

  在我国刑法体系中,过失犯罪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在认识因素上,过失犯罪表现为行为人对于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缺乏足够的预见性。

  这既可能源于行为人的疏忽大意,未能尽到应有的注意义务,也可能因为行为人过于自信,错误地估计了自身行为的安全性和可能产生的后果。

  2.在意志因素上,过失犯罪的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并非出于故意或放任的态度,而是持排斥和反对的心理状态。

  3.在主观恶性上,过失犯罪相较于故意犯罪具有明显较小的主观恶性。这是因为过失犯罪的行为人并未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而是在主观上缺乏足够的预见性或判断失误。

  二、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区别

  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在刑法体系中有着明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主观方面,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存在显著的差异。

  (1)故意犯罪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2)过失犯罪则是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

  2.在定罪时,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所起的作用也有所不同。

  (1)对于故意犯罪,由于其主观恶性较大,通常会在定罪时起到决定性作用。

  (2)对于过失犯罪,由于其主观恶性较小,往往需要结合客观危害结果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判。

  3.从处罚方面看,过失犯罪的法定刑明显低于故意犯罪。这体现了刑法对两种不同犯罪形态的不同态度和处理原则。

我国过失犯罪的特点是什么

  三、过失犯罪刑责依据

  过失犯罪的刑责依据主要源于行为人的主观过失和客观危害结果的结合。

  1.在刑法中,过失犯罪通常要求行为人具备预见可能性,即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危害社会的结果。

  2.由于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等原因,行为人未能预见或轻信能够避免这种结果的发生,最终导致危害结果的实际发生。

  3.在追究过失犯罪的刑事责任时,刑法不仅关注行为人的主观过失程度,还综合考虑客观危害结果的严重性。

  4.只有当行为人的过失行为确实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结果时,刑法才会将其认定为犯罪并予以相应的处罚。

  5.这种处罚的轻重程度通常与过失行为的严重程度、危害结果的大小以及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6.刑法对过失犯罪的处罚也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1)对于主观恶性较小、危害结果相对较轻的过失犯罪,刑法通常会采取较为宽缓的处罚措施。

  (2)对于主观恶性较大、危害结果严重的过失犯罪,则会依法予以较重的处罚。

  过失犯罪如何定罪量刑?想了解法律解答,可找法律快车法律专家进行法律咨询。法律伴你同行,为你解忧!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还有疑问? 立即咨询律师

25万认证律师 · 60分钟无限追问 · 平均2分钟响应

立即咨询
接入律师
获取解答
#向我提问获取解决方案
立即咨询
默认头像
王律师1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默认头像
谢律师2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默认头像
张律师1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默认头像
黄律师2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默认头像
陈律师6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