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民事行为包括哪些行为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8-10 18:56
0人浏览
导读:民事行为指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法律关系的行为。追认需满足被代理人知情、具备行为能力、代理对象存在等条件。撤销情形包括重大误解、显失公平、乘人之危、欺诈、胁迫等。

  一、民事行为包括哪些行为

  民事行为,在法律上通常指的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所设立、变更或终止法律关系的行为。

  这些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消灭等。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的规定,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需满足以下条件: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

  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因此,民事行为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行为人的主观意图,还受到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公序良俗的约束。

  二、追认民事行为的条件

  追认是民事法律行为中的一种特殊形式,特指无权代理行为经被代理人追认后成为有效代理行为的过程。根据法律规定,追认需满足以下条件:

  1.有权追认无权代理行为的人必须是被代理的本人,即当代理人实施代理行为时,声称自己是他人的代理人,那么只有该他人才享有追认权;

  2.被代理人在追认时必须知情,且被代理人在追认时必须具备亲自实施该行为的行为能力;

  3.无权代理人在实施代理行为时,其意欲代理的人必须现实存在;

  4.追认必须是对已经发生的无权代理行为进行的事后确认,而不能是对未来的行为进行预设。

民事行为包括哪些行为

  三、撤销民事行为的情形

  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是指在特定情况下,民事主体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其已经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这些情形主要包括:

  1.因重大误解而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这是指因认识错误而实施的行为,如因对标的物的性质、品质、数量等存在误解而订立的合同;

  2.显失公平的民事法律行为。显失公平行为是指民事行为效果明显违背公平原则的行为,通常发生在交易双方地位不平等、信息不对称等情况下;

  3.乘人之危的民事法律行为。一方当事人乘对方处于危难之机,为牟取不正当利益,迫使对方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严重损害对方利益的,可以认定为乘人之危;

  4.欺诈、胁迫的民事法律行为。

  (1)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

  (2)一方当事人以非法手段威胁、恐吓对方,迫使其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胁迫行为。

  以上情形均可能导致民事法律行为的可撤销性。你对民事行为中的撤销权还有疑问吗?法律路上,法律快车与你同行。快来提问吧,我们随时为你解答!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还有疑问? 立即咨询律师

25万认证律师 · 60分钟无限追问 · 平均2分钟响应

立即咨询
接入律师
获取解答
#向我提问获取解决方案
立即咨询
默认头像
王律师1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默认头像
谢律师2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默认头像
张律师1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默认头像
黄律师2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默认头像
陈律师6分钟前回复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