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什么是虚假意思表述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7-19 01:25
0人浏览
导读:虚假意思表述即虚伪表示,指非真实意图的虚假陈述。根据《民法典》规定,虚假表示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生效条件与相对人知悉情况有关,解释需具体分析,遵循诚信原则,确保公平真实。

  一、什么是虚假意思表述

  虚假意思表述,又称虚伪表示,是指在民事法律行为中,表意人与相对人同谋而为的虚假的意思表示。这种表示并非双方真实意图的反映,而是出于某种目的而故意为之的虚假陈述。

  在《民法典》中,第一百四十六条明确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二、虚假意思表述的生效

  虚假意思表述的生效,取决于其表现形式和相对人的知悉情况。

  1.以对话方式作出的虚假意思表示,当相对人知道其内容时即生效。

  2.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虚假意思表示,在到达相对人时生效。

  (1)当采用数据电文形式的意思表示时,如果相对人指定了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则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时生效;

  (2)若未指定特定系统,则在相对人知道或应当知道该数据电文进入其系统时生效。

  3.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在完成时即生效,而以公告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则在公告发布时生效。

什么是虚假意思表述

  三、虚假意思表述的解释

  对于虚假意思表述的解释,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1.对于有相对人的虚假意思表示,解释时应按照所使用的词句,结合相关条款、行为的性质和目的、习惯以及诚信原则,确定意思表示的含义。

  2.对于无相对人的虚假意思表示,由于不存在相对人的知悉和理解问题,因此在解释时应更加注重行为人的真实意思和目的。同时,在解释过程中应遵循诚信原则,确保解释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虚假意思表述在哪些场景下会被认定为欺诈?想了解更多法律常识,快来法律快车,我们为你提供最新最全的法律资讯。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还有疑问? 立即咨询律师

25万认证律师 · 60分钟无限追问 · 平均2分钟响应

立即咨询
接入律师
获取解答
#向我提问获取解决方案
立即咨询
默认头像
王律师1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默认头像
谢律师2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默认头像
张律师1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默认头像
黄律师2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默认头像
陈律师6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不懂就问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