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详情

我老婆7月17日上班,7月25日全公司被抓,因涉嫌诈骗刑事拘留,他们公司做短信推广,据了解是他们公司客户诈骗。诈骗人被抓了,我想知道请律师是否能现在知道诈骗是发生在她进公司前还是进公司后。在案件送达法院前能取保候审吗?

刑事辩护 2020-04-12 06:43 人浏览
共13位律师解答
  • 您好,1、现在您老婆被抓了,目前您是不能进看守所会见的,但是可以委托律师进行会见,律师会见可以了解案情。 2、至于取保候审,法律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看,您老婆是否能取保候审。 建议您与我进行一对一咨询或者来电免费咨询,希望能帮助到您。
  • 您好!这种情况,律师介入是比较快捷高效的,律师身份更方便了解案情,高效便利地问题您解决问题的,建议尽快处理,具体情况您可以来电跟我详细描述一下,希望能够帮到您保护您最大的权益。
  • 你好,自当事人被采取强制措施时目前律师就可以介入。律师有权了解案情并会见当事人。至于是否能够取保候审,要看具体案情。如有需要,可来电联系。
  • 你好,自当事人被采取强制措施时目前律师就可以介入。律师有权了解案情并会见当事人。至于是否能够取保候审,要看具体案情。如有需要,可来电联系。
  • 您好,请问有特殊的情况吗?一般取保候审不是很容易,这个刑事案件建议委托专业律师,律师可以会见当事人的,然后可以带话
  • 你好,至于是否能够取保候审,要看具体案情,建议你委托律师介入,律师介入是比较高效的。具体情况欢迎来电详谈。
  • 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如果违反取保候审的规定,就会被变更强制措施,通俗点说也就是有可能被重新收监。第五十六条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二)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三)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四)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款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前款规定的,取保候审结束的时候,应当退还保证金。
  • 诈骗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所以,不构成诈骗罪。例如:拐卖妇女、儿童的,属于侵犯人身权利罪。
    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因刑法已于第193条特别规定了贷款诈骗罪。
    客观要件
    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 对于诈骗罪,刑法未规定单位犯罪,单位一般不属于普通诈骗罪的犯罪主体, 一般普通的诈骗罪的犯罪主体不包括单位的。
    1、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通常认为,该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
    2、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因本法已于第193条特别规定了贷款诈骗罪。
  • 请律师应该可以知道你老婆的一些情况,现在就可以申请取保候审。
    【追问】可是刑警说要等案件侦查结束才能取保
  • 律师不了解案情无法下结论。建议委托律师办理相关手续到看守所会见。
  • 建议委托律师会见,了解案情。
  • 你好,你老婆在公司是什么职务呢,如果你老婆已经被抓的话建议尽快委托律师,因为亲属是不能探视的,只有律师才可以,建议你详述一下你的情况,我帮你分析指导,可以直接来电免费咨询。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咸宁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查看全部13个解答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