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详情

我丈夫因事业小有所成后在外找了第三者,交往了有一年多了,我因气愤6月份的时候带孩子离家住在外面二个月,这期间他竟然带着第三者公然住进我家,被我发现后大吵一架,9月1日,他就把所有东西一搬去和第三者同居去了。我想知道,他们这样同居多久可以按重婚罪起诉,需要有什么证据?

离婚 2020-03-25 17:42 人浏览
共13位律师解答
  • 如对外以夫妻名义同居的属于重婚犯罪行为,并不是以时间长久作为标准,建议收集证人、录音、录像等证据依法证实其重婚过错行为! 现你的情况描述不够全面,如需具体咨询或帮助,可与我联系面洽。以上意见供你参考!
  • 如对外以夫妻名义同居的属于重婚犯罪行为,并不是以时间长久作为标准,建议收集证人、录音、录像等证据依法证实其重婚过错行为!如有疑问,可以电话联系进一步沟通。
  • 由于重婚罪是轻罪,最高可判3年有期徒刑,根据情节的严重与否,法官又很大的裁量权,要看具体案件。
    重婚可以自诉,可以委托辩护人。
    首先应该向法院提交诉状,陈述案件事实,提出诉讼请求。重婚本是刑事诉讼,但可提出民事诉讼要求法院一同审理。法院如果授理后,你是否自诉的话还有举证责任的,即需要你来收集证据。
    关于重婚是否自诉问题:与法院是不告不理的五任何关系,所有的案件都是不告不理的。自诉对应的是公诉,你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如果他立案了,并将案件查证后提交检察机关,就可以由检察机关提起公诉。
  •   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1、重婚行为重婚是指有配偶的人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它不仅包括法律婚姻,也包括事实婚姻。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如举行婚礼、公开自称或介绍为夫妻、以夫妻名义对外处理事务、生养小孩、申报户口、购置住房等等,或者双方虽然没有自称是夫妻,但其行为使群众认为其是夫妻的也应当视为重婚行为。在刑事法律上对重婚的认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必须是同居生活在6个月以上。  2、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同居是指没有合法的婚姻关系的两个异性不以夫妻名义在一起共同生活,履行夫妻义务。其应当包括以下几个要件:①当事人有较固定的住所;②保持较稳定的性关系;③断续或较长时间在一起共同生活;④双方不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和重婚的区别在于是否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对于同居,由于同居与重婚只是在名义上有所不同,它们在侵害的对象、侵害的形式、侵害的内容以及结果上都是相同的,因而其赔偿的原则和内容也不应与重婚有所区别。如包二奶、姘居等行为。
  •   非法同居,是指有配偶者与婚外的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的共同居住的行为。事实婚姻是没有登记结婚,但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行为。  那么,非法同居怎么区别于重婚罪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的知识内容。  重婚与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是违反《婚姻法》的两种不同的行为,二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  重婚,是违反《刑法》的犯罪行为,是指有配偶者与他人结婚或者行为人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犯重婚罪的,按《刑法》第258条的规定,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001年4月28日公布实施的修正后的《婚姻法》规定“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之一,而重婚则是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一夫多妻”和男尊女卑的丑恶行为。  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是指有配偶者与婚外的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的共同居住的行为,构成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要件有三个:  1、有配偶者;  2、不以夫妻名义;  3、持续、稳定的共同居住。  符合这三个要件,构成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行为。  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婚姻法》的规定,合法夫妻的无过错方应当依法予以制止,但这种行为并不违反《刑法》的规定,如果有配偶者与他人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的共同居住,则构成重婚,应依法受到《刑法》的处罚。  “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在《刑法》上也有特别的规定,《刑法》259条规定“明知是现役军人的配偶而与之同居或者结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在这条规定中,“同居”是违反《刑法》规定的,依法应负刑事责任。
  • 以夫妻名义同居的属于重婚。
  • 如果以夫妻名义居住在一起,就是重婚罪
  • 公开依夫妻名义同居就涉嫌重婚
  • 不属于重婚。
  • 以夫妻名义同居,涉嫌重婚。 人证、物证、书证、录音录像都可以作为证据。
  • 对外以夫妻的名义相称或出席社交活动,既属于重婚。无论时间长短。 如需要进一步咨询或帮助,可以电话联系武汉姜律师.
  • 对外以夫妻的名义相称或出席社交活动,既属于重婚。无论时间长短。
  • 只要你丈夫是是以夫妻名誉同居,你拿到该证据就可以提起自诉。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武汉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查看全部13个解答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