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详情

我骑电动车闯红灯人行道口撞了一辆电动车他人没事想让我赔钱我跑了算什么

其他 2018-11-27 18:20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闯红灯是指机动车在信号控制的交叉路口和路段上违反红灯相位禁止通行规定,越过停止线并继续行驶的行为。公安部最新修订发布《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违反道路交通信号灯通行为违法记分由3分提高到6分。  一、怎样算闯红灯  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黄灯亮时已经过线可以继续行驶不算闯红灯一般不会被抓拍,红灯亮时车已经过线等待绿灯这种行为一般不算闯红灯,但如果只是车头过去而车身是在亮红灯那一刻过线就算闯红灯了,因为现在路口设置抓拍有两种,一种是感应线,只要红灯亮之前那一刻车子重量的三分之二过线就不算闯红灯因为红灯亮时过线的只是车重量的三分之一达不道感应线的要求重量所以不会抓拍反之则算闯红灯。  二、小心这6种误闯红灯行为  1、走错车道:左转道不一定在左边、右转道也不一定在右边,在一些特殊的车道,交警在距离路口500米以外,就在上方设置了大型的标线牌,地面上也有导向箭头。一定要养成进入路口看标线牌的习惯,一旦走错了车道,千万不要闯红灯,要根据标线继续行驶,到前面再择机调头。  2、大车挡视线:交管部门除了在马路上方安装主信号灯外,主次干道的路边还有辅助信号灯,如果确实看不清信号灯,可观察两边的辅助设施。当然,司机经过路口的时候,一定要放慢速度,注意观察,如果前面有大车,可适当拉大距离,等看清信号灯后再通行。  3、看错信号灯:红的绿的一般不会看错,可现在一些路口单独设置了自行车放行绿灯,一些司机不太了解,看到前方信号灯变成绿色,就认为是机动车放行了,结果误闯了红灯。所以在经过路口时,一定要仔细观察信号灯。  4、抢最后几秒:有的司机看绿灯就剩下四五秒了,就加油想冲过去,可有时结果适得其反。其实,经过路口时应减速慢行,不要抢最后几秒,也不要抢黄灯,否则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或因闯红灯被曝光,实在得不偿失。特别提醒,这种行为千万不要做,因为越线停车证据已经固定,无法消除了,而倒车的话又是另外一种交通违法行为,因为快车道上是不允许倒车的,交警看见也会处罚。  5、注意力不集中:有些人开车时喜欢打电话、聊天,甚至吃东西,看见前面车走自己就跟着走,其实这样很容易误闯红灯,司机上路时一定要注意力集中。  6、误中招:在遭遇堵车时,有的车可能恰好前轮过线,信号灯由绿变成了红,有的司机不以为然,继续前行,结果误中招。如果前轮过了停车线后,信号灯变成了红灯,切记不要前行或是倒退,而是要等下一个绿灯亮的时候再通过。
  •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具体的赔偿如下:
    (一)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的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
    (二)受害人因伤致残的赔偿项目除第1项外还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
    (三)受害人死亡的赔偿项目包括:除第1项费用外,还包括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四)受害人或者死者近亲属遭受精神损害的慰抚金。
  • 交通事故理赔的步骤
    1、“事故双方自行报案”处理程序以及相关手续: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双方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按照以下步骤处理:
    (1)撤出事故现场,迅速恢复交通;
    (2)由责任方通知保险公司进行定损;
    (3)双方写明事故经过;
    (4)事故双方带上驾驶证、行驶证、保险公司定损单及其复印件,共同前往交警分局事故大队处理;
    (5)交警部门对事故进行核实后,由事故责任方赔偿损失。
    2、交警快速处理交通事故的程序以及相关手续: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交通事故事实及成因有争议的,按照以下步骤处理:
    (1)迅速报警,交警进行现场勘查后,当场做出事故认定,撤出事故现场,恢复交通;
    (2)由责任方通知保险公司做出车辆损失鉴定;
    (3)双方共同前往交警分局事故大队,并提供驾驶证、行驶证、定损单的原件及其复印件,写出事故经过;
    (4)由责任方赔偿损失,无责方将事故维修费用发票交给责任方;
    (5)无责方离去,交警部门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对责任方造成事故的违法事实做出处罚;
    (6)交警部门对责任方出具有效凭证,责任方依据该凭证找保险公司理赔。
  • 对方财务,人没有损失,没有报案的话,就没什么事情了。如果对方损失较大,报案了的话,肇事方逃逸属于违法行为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北京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查看全部4个解答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