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详情

不构成交通肇事逃逸六种情况在哪个法规里有具体说明?

其他 2019-07-16 07:03 人浏览
共5位律师解答
  • 交通肇事逃逸是法定刑加重的情节,但是有以下行为的,不构成逃逸: 一、交通事故发生后协商解决完毕的。 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故事实无争议,撤销现场自行协商解决达成协议,并留在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后,一方反悔并报案的。肇事方的离开明显是通过对方同意的,所以并不存在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情形。 二、交通事故当事人为了及时抢救事故的伤者,标明车辆和伤者的位置后驾车离开现场并及时报案的。 交通肇事逃逸,主要是惩罚为了逃避法律的追究,逃逸使受害者不能得到及时救助的行为。上述行为并没有故意让受害者得不到救助,所以该行为也不属于逃逸行为。 三、因特殊原因暂时离开的。 交通事故当事人将伤者送往医院,确因筹集伤者的医疗费离开医院,获得伤者或者伤者家人同意,留下本人信息,并按照约定的时间返回的。 四、交通事故的当事人因受伤需要送往医院,未能及时报警的。 肇事者自己本身也受伤,在这种状态下也难以救助他人。 五、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离开现场,有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或者不应当知道事故发生的。 肇事者虽然有离开的行为,但主观上并不知情,所以不存在逃逸的故意。但是肇事人应拿处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并不知情。 六、有证据证明交通事故的当事人基于紧急情形而被迫离开现场并及时报案的 发生交通事故可能发生场面混乱的情形,群众情绪较激动,甚至肇事者会遭受殴打,为了避免伤害而逃跑并及时报警的,不属于逃逸的情形。
  • 你好,可以报警,交警定责处理。
  • 构成道路交通事故的要素构成道路交通事故的四个要素是:1、事故必须是发生在道路上的。2、事故必须是因违章行为造成的。3、事故必须要有损害后果。4、当事人在主观上必须有过失。二、道路交通事故构成的条件1、当事人各方中至少有一方使用车辆,如果各方都是行人而发生的事故,则不构成道路交通事故。2、至少有一方车辆是在运动中,如果行人自己撞在停止的车辆上,则不认为是交通事故。3、必须具有交通性质,非交通性质造成的事故,如军事演习、体育竞赛等活动中发生的事故,均不属道路交通事故。
  • 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责任而驶离现场、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等8种情况将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5.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6.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7.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其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8.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交通事故当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其是强行离开现场的。  以上八种行为可以作为开车撞死人逃逸的认定行为,并在一些情况下可以追求肇事者的刑事责任。
  • 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情况
    一是当事人不知道发生了交通事故而离开现场的,其主观上也就没有逃避法律责任的故意
    ;二是特种车辆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为履行法律职责,发生了交通事故后,驾车离开现场的。但是如果是执行完任务后又发生交通事故而离开现场的就应该认定为逃逸,原因是其法定任务已经履行完毕,其肇事后离开没有法律依据。
    三是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驾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而离开现场的,原因是其不构成刑法意义上的犯罪,其逃逸情节也就无从谈起。
    四是当事人在正要离开现场时被抓住的,不应认定为逃逸,原因是其没有离开现场。
    五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第二款“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的规定,共犯也可以认定有逃逸情节。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北京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查看全部5个解答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