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详情

你好,我现在在和我老婆离婚,都想要孩子怎么办?

离婚 2019-08-31 23:25 人浏览
共17位律师解答
  • 您好,抚养权问题建议您双方先协商,尽量能够对抚养和探望达成一致。无法达成一致的可以起诉离婚要求法院判决抚养权归属,孩子不满2周岁时还属于哺乳期内,为保证婴儿的发育成长,一般应随母方生活,离婚时法官原则上会优先考虑由女方获得抚养权。除非女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或女方有抚养条件但不尽抚养义务,如遗弃、虐待子女等行为,而男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或因其他原因子女确无法随母生活的,如女方在服刑、有严重残疾、女方经济能力及生活环境对抚养子女明显不利的,有赌博、吸毒等恶习的;或由双方协商约定子女随男方生活,并对子女健康成长无不利影响的。孩子已满2周岁不满10周岁的,法官会综合考虑双方的实际扶养能力,选择对孩子成长和身心健康有利的一方获得抚养权,一般法官会对比双方的收入、学历、户籍等客观条件,哪一方平时多照顾孩子,与孩子形成了稳定的抚养关系,甚至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能够帮助抚养,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都会对这一方获得抚养权比较有利。孩子已经满10周岁的,法官会直接参考孩子的意见。
  • 您好,一般1-2岁会酌情判给母亲,2-10周岁根据双方的经济条件综合判断,10周岁以上考虑孩子的意愿。协商不成可以通过诉讼主张抚养权
  • 好,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规定:   1、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
  • 你好,协议离婚不成,起诉离婚的,孩子一般归有利于孩子成长一方
  • 您好,根据未来对孩子教育以及生活有利的一方承担孩子抚养。
  • 你好 孩子几岁 ,性别,这都是根据情况而定的
  • 您好,有争议可以法院起诉离婚
  • 你好,孩子一般是归有利于孩子成长一方,协商不成,建议搜集证据起诉
  • 要看孩子大小和跟谁对孩子有利。
  • 建议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到人民法院提起抚养权纠纷诉讼
  • 及时委托律师,根据实际情况争取孩子抚养权。
  • 您好,孩子几岁?综合说下双方的情况
  • 你好,孩子现在多大?协商不成,可以向法院起诉争取孩子抚养权。
  • 您好,离婚案件子女的抚养权要根据父母双方的自身条件、收入经济状况、之前抚养情况甚至祖父母辈协助抚养等很多其他条件综合判断,建议和律师详细面谈咨询更具体方案。
  • 建议起诉争夺孩子抚养权,维护自己的权益
  • 你好,具体要看具体的事实和证据情况。关于离婚案件,如果认为夫妻感情破裂又协商不成,可以到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如果被诉,积极应诉答辩。离婚纠纷,涉及离与不离的问题、子女抚养权以及抚养费的问题、夫妻共同财产分割问题、夫妻共同债务负担问题、过错赔偿问题等。注意收集保全好相关证据。关于子女抚养权问题,如果协商不成,法院本着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成长的原则判决,需要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判定。关于子女抚养费的问题,如果协商不成,法院在工资收入的20%~30%之间判定。可以委托律师代理。
  • 您好,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规定:   1、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随父方生活:   (1)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   (2)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的;   (3)因其他原因,子女确无法随母方生活的。   2、父母双方协议两周岁以下子女随父方生活,并对子女健康成长无不利影响的,可予准许。   3、对两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随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优先考虑:   (1)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   (2)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   (3)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   (4)子女随其生活,对子女成长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的。   4、父方与母方抚养子女的条件基本相同,双方均要求子女与其共同生活,但子女单独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且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要求并且有能力帮助子女照顾孙子女或外孙子女的,可作为子女随父或母生活的优先条件予以考虑。   5、父母双方对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随父或随母生活发生争执的,应考虑该子女的意见。   6、在有利于保护子女利益的前提下,父母双方协议轮流抚养子女的,可予准许。 针对以上回复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可以直接拨打我的咨询电话,会给您更详尽的解决建议。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北京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查看全部17个解答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