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详情

房子的暖气阀已经七年没开了。供暖公司不得不说要用暖气,要求全额支付,不报停该怎么办?

业主维权 2023-06-08 17:04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暖气可以中途报停。
    但是已经交过的费用是不退的。
    取暖费不交必须报停,如未报停则视为事实用热,需要继续缴纳供热费。逾期未交费的,供热单位应当进行催交;经催交仍未交费的,供热单位在不损害其他热用户合法权益的情况下,可以对其暂停供热。
    办理停暖需要持产权证明原件、产权人身份证原件到热力总公司客户服务中心申请,填写《停止供热业务登记单》。客户申请停止供热的房屋无拖欠热费。客户按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交纳停供工时费及相关费用。热力客户申请停供的房屋需全部停止供热。
    法律依据:
    《城市供热价格管理暂行办法》
    第八条 城市供热价格由供热成本、税金和利润构成:
    (一)供热成本包括供热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供热生产成本是指供热过程中发生的燃料费、电费、水费、固定资产折旧费、修理费、工资以及其它应当计入供热成本的直接费用;供热期间费用是指组织和管理供热生产经营所发生的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二)税金是指热力企业(单位)生产供应热力应当缴纳的税金;
    (三)利润是指热力企业(单位)应当取得的合理收益。现阶段按成本利润率核定,逐步过渡到按净资产收益率核定。第三十条 用户应当按照规定的热价按时交纳供热费用。对无正当理由拒交供热费用的用户,供热企业可以按有关规定加收滞纳金。第三十一条 热力企业(单位)的供热质量必须符合规定的供热质量标准。达不到规定供热质量标准的,热力企业(单位)应当按照供用热合同的约定对用户进行补偿或赔偿。第三十二条 热力企业(单位)与用户之间应当签订供用热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供用热合同格式与内容由建设部另行制定。
  • 法律分析:这是关于解决暖气报停的相关事宜:(1)客户持产权证明原件、产权人身份证原件到热力总公司客户服务中心申请,填写《停止供热业务登记单》;(2)客户申请停止供热的房屋无拖延热费;(3)客户按物价部门核定的准则交纳停供工时费及相关花费;(4)热力客户申请停供的房屋需全部停止供热(不应予部分停供和拆除);(5)采暖设施周边有装潢或其他障碍物的客户须自行拆除;(6)停供后不影响其他客户供暖;(7)在限定时限内解决。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三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领导,组织、协调、督促有关行政部门做好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工作,落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职责。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监督,预防危害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行为的发生,及时制止危害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
    第三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采取措施,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关行政部门应当听取消费者和消费者协会等组织对经营者交易行为、商品和服务质量问题的意见,及时调查处理。
  • 一、暖气报停的相关事宜:
    (1)客户持产权证明原件、产权人身份证原件到热力总公司客户服务中心申请,填写法律依据:《停止供热业务登记单》;
    (2)客户申请停止供热的房屋无拖延热费;
    (3)客户按物价部门核定的准则交纳停供工时费及相关花费;
    (4)热力客户申请停供的房屋需全部停止供热(不应予部分停供和拆除);
    (5)采暖设施周边有装潢或其他障碍物的客户须自行拆除;
    (6)停供后不影响其他客户供暖;
    (7)在限定时限内解决。
    二、申请停止用热办理流程
    (一)用户需提供产籍资料(不动产证、购房合同)原件(核对)及复印件一份;
    (二)用户需提供办理报停业务的用热户或代办人(委托书)身份证原件(核对)及复印件一份;
    (三)居民用热户填写报停申请书签字确认,热力公司工作人员上门将入户节点管线断开,安装堵头或打铅封,并留存影像资料;
    (四)缴纳基本热费;
    三、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用热户不得申请停止用热
    (一)单管循环供热的居民用户(未分户,与其他用户有共用管道);
    (二)新建建筑在供热设施保修期内(供热设施保修期为两个采暖期);
    (三)其他可能危害相邻用热户用热安全和居民共有供热设施运行安全的。
    四、注意:
    (一)报停需要每年到供热企业进行办理,去年已经办理过的用热户,如果今年需要继续报停,还需要到供热企业再次办理相关手续。
    (二)未按照供热条例时间节点办理报停业务的,逾期不再办理。
    (三)供暖期间,热力公司将安排工作人员定期巡检,用热户不得擅自恢复供暖。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呼和浩特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