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详情

妨害公务罪,情节特别清,会受到怎么样的判决

刑事辩护 2023-07-30 07:29 人浏览
共5位律师解答
  •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构成妨害公务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 【妨害公务罪】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 若认罪认罚,判缓刑的面比较大
  • 一、妨害公务罪的判刑标准是什么
    1、妨害公务罪的判刑标准如下:
    (1)妨害公务犯罪情节一般,造成的社会影响较小,未造成轻微伤以上后果的,量刑起点为拘役四个月;
    (2)妨害公务犯罪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量刑起点为有期徒刑一年;
    (3)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妨害公务造成的后果等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二条
    【妨害公务罪】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妨害公务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妨害公务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主观对象,妨害公务罪侵犯的对象是国家机关和红十字会的职务活动;
    2、客观表现,妨害公务罪的客观表现为以暴力、威胁方式阻碍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或者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不使用暴力、威胁方法,但造成严重后果;
    3、客观主体,妨害公务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妨害公务罪的主观方面一般是直接故意的。
  • 对于妨害公务的犯罪行为,我国法律规定的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但是具体的量刑,还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作出判断。在最高刑3年之下,影响量刑标准的,主要是犯罪的手段、方法以及产生的后果。虽然说这是一个较轻的罪名,但是如果产生严重的后果,正如上文所述,很可能会触犯其他法条,从而构成法条竞合,则应按特殊罪名的量刑标准来判断。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使用枪支、管制刀具,或者以驾驶机动车撞击等手段,严重危及其人身安全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妨害公务罪的立案标准一般根据妨害公务罪相关法律的规定,⾏为⼈只要实施了以暴⼒、威胁⽅法阻碍国家机关⼯作⼈员依法执⾏职务的⾏为,即构成妨害公务罪,应予⽴案追诉。
    妨害公务罪共同犯罪判刑标准如下:
    1、妨害公务犯罪情节一般,造成的社会影响较小,未造成轻微伤以上后果的,量刑起点为拘役四个月,妨害公务犯罪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量刑起点为有期徒刑一年;
    2、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妨害公务造成的后果等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1)每增加轻微伤一人,可增加一个月至三个月刑期确定基准刑;
    (2)每增加轻伤一人,可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确定基准刑。
    3、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增加基准刑20%以下:
    (1)严重扰乱公共秩序的;
    (2)造成财产损失数额较大的;
    (3)煽动群众阻碍依法执行公务、履行职责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十七条
    【妨害公务罪】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四平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查看全部5个解答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