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详情

没有法律依据是枉法判案吗

其他 2024-01-30 13:17 人浏览
共9位律师解答
  • 是的,没有法律依据的判决通常被视为枉法判案。这是因为法律要求所有的判决都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如果没有法律依据,那么这个判决就可能被视为不公正或者非法的。
    【追问】我参与第一二轮土地承包,承包地一直到现在未动,后考取事业编,现在家里征收,法院说我是吃财政饭的
    【回答】在中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如果您参与了第一轮和第二轮的土地承包,并且承包地一直未动,那么您作为承包方,应该享有相应的权益。 关于您提到的“吃财政饭”的问题,这可能是指您现在的工作是事业编制,属于国家财政供养的范畴。在一些地方的政策中,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事业单位员工等公职人员,他们在土地征收中的补偿待遇可能会有特殊的规定。
  • 您好,您对案件的表述较为模糊,如需获得专业的针对性帮助,可以详细描述案情。
    【追问】我参与第一二轮土地承包,我的承包地到现在还在没有收回后考取事业单位,在外成家,法院认为我拿的财政工资,不能享受征收补偿款,驳回了我的诉讼到现在一直未收回,
  • 现在案件到哪个阶段了?法院已经下判决了吗?可帮你研究下
  • 你好,法律适用错误可以上诉,或者是申请再审。
    【追问】我参与第一二轮土地承包,承包地从未变动,在外成家,吃财政工资,法院说我是拿财政工资,驳回我的诉讼,可我的承包地还在呀,征收了,为何不能享受补偿款
  • 您好,您具体遇到了哪方面的法律问题。
  • 请详细说明一下您的问题
    【追问】我参与第一二轮土地承包,到现在承包地一直未动,我是在编人员,法院判决我是拿财政工资的,不能享受征收补偿款。可我的承包地被征收了呀,怎么不能享受?没有哪条法律说拿财

  • 法律分析:所谓枉法裁判就是不按法律规定办理案件,枉法裁判情节严重的是可以追究刑事责任的,刑法上专门规定了枉法裁判罪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九十九条 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执行判决、裁定活动中,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不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不履行法定执行职责,或者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致使当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当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司法工作人员收受贿赂,有前三款行为的,同时又构成本法第三百八十五条规定之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三百九十九条之一 依法承担仲裁职责的人员,在仲裁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决,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确定构成民事枉法裁判罪需要满足的条件有: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主观上是故意;客体是国家审判机关的正常活动;客观上表现为在民事审判活动中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节严重的行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三百九十九条第二款
    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1、枉法裁判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包括:司法工作人员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出枉法裁判的行为。犯该罪,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九十九条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鞍山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查看全部9个解答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