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详情

患者与今年4月6号因腹疼去医院看病经过做彩超,验血,验尿常规之后被诊断为阑尾炎,4月7号上午行阑尾手术,术后7七天拆线出院。之后还是腹疼便于7月12日再去医院,又经过上述3项检查,大夫定为阑尾术后粘连,住院治疗。消炎,症状有减轻,但阑尾处用手触摸还是有包,患者于19日再做彩超,彩超显示包块未见小,未办出院于7月20号去沈阳医大医院检查,CT检查结论为回盲部管壁不规则增厚,恶性病变可能大。医大大夫当时让我入院再做进一步检查,患者说现在还在当地医院住院呢,便于7月21号返回本地医院,7月23号办理转院。在医大一院经肠镜等检查,确诊为右半结肠癌中晚期,8月2号行右半结肠癌根除术。患者迷惑的是在当地医院动阑尾手术就没发现些异常吗,专家大夫怎么就没考虑到是右半结肠癌呢医院简介说他们成立两年之久的肿瘤科能够充分完成甲状腺肿瘤,肺癌,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等多部位良恶性肿瘤手术,为什么还误诊,延误了治疗,请问当地医院该承担什么责任

其他 2020-06-23 03:00 人浏览
共12位律师解答
  • 由于医学专业性较强,建议复印并封存病历后咨询,如院方过错明确,可直接向院方索赔,不用去做鉴定,如找不出院方问题,鉴定专家也不会帮你找院方问题的,本人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十余年,相信不会让你失望。
  • 可诉讼
  •   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49条规定,不属医疗事故,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然而,不属医疗事故不一定不存在医疗过错,《民法通则》第106条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据《民法通则》的过错责任原则,只有因过错所导致的误诊才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行为人对其行为的结果应当预见到但未预见到,或者虽然预见到而轻信其不会发生,以致造成损害结果的叫过失。衡量行为人是否有过失,应以行为是否“应注意”、“能注意”而“未注意”为依据,来判断诊断行为是否规范,诊断医生是否尽责。因为医学是个很复杂的学问,不但个体差异大,而且疾病发展也复杂,难免出现意外,关键是看医生能否尽职尽责,即医疗过错主要体现在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应当防范没有防范,这是一个基本衡量原则。  医疗机构有过错的误诊导致误治,增加和延长了病人的痛若和经济负担,造成了患者暂时性机体结构破坏或延误医疗时机造成功能障碍、残疾、死亡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由于疾病的共性、药性作用的复杂性,一些虽有过错的误诊没有导致误治,患者没有损害后果,就不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 首先医疗事故责任是过错责任
    根据 侵权责任法 第五十四条 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其次 有下列情况的实行过错推定 即如果医疗机构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 就认定其有过错
    第五十八条 患者有损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
    (二)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
    (三)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
  •  1.医疗事故责任   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医疗活动中存在过失,即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不良后果,损害程度必须达到《医疗事故处理条件》规定的医疗事故等级,以及卫生部《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的规定要求,且过失行为不良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时,即构成医疗事故,应当承担医疗事故责任。   2.民事法律责任   人民法院在审理医疗纠纷案件时,对不构成医疗事故,但经审理能够认定医疗机构存在过错的误诊行为,符合民事侵权构成要件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确定医疗机构承担责任。   对技术性误诊,无论给患者造成何种程序的损害,都要由医疗机构承担民事责任。根据误诊给病人带来的损害,医院应赔偿患者因误诊误治增加的不必要医疗费、交通费,根据不同情况赔偿病人因营养支持从而支出的营养费,因误诊误治产生的误工费,如侵权后果严重,还要承担适当的精神抚慰金等。   3.刑事责任   我国刑法规定,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人员死亡或严重损害就诊人身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 院方存在误诊且延误治疗,有过错。但具体情况要看病例。如果有更多问题可以登陆‘沈阳医疗纠纷韩律师’网
  • 议复印并封存病历,如果确有问题可以进行医疗事故的诉讼。
  • 医院有一定的责任,术前检查不细,术中探查不细,可以要求医院适当赔偿。
  • 可起诉
  • 你好可以诉讼解决
  • 建议复印并封存病历,如果确有问题可以进行医疗事故的诉讼。
  • 建议复印并封存病历,如果确有问题可以进行医疗事故的诉讼。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沈阳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查看全部12个解答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