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侵犯名誉权立案标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6-05 08:43
人浏览

  每个公民身上都会有相对应的权利和义务,因此在被他人侵犯权利的时候,就可以运用法律武器进行维权。那么侵犯名誉权立案标准?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侵犯名誉权立案标准

  (一)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

  侵权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行为。所谓侮辱是指以语言或行为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既可以以口头方式进行,也可以以行为方式进行。

  (二)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从法理上讲,对于公众人物提起的名誉侵权之诉,在主观过错方面的考察,应当以行为人是否具有实际恶意为标准,没有实际恶意的行为,即使确实损害了公众人物的名誉,也不应认定为侵权。

  (三)被侵害的对象应当是特定的人。

  所谓特定的人是指某个具体的自然人或法人。如果没有特定的人,则在法律上就不存在所谓的受害人了。

  (四)在后果上,侵权人的行为对受害人的名誉造成了较严重的损害,使受害人感觉到一种不公正的社会压力或心理负担,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创伤。

侵犯名誉权

  二、哪些行为构成侵犯名誉权

  侵害公民名誉权行为的法律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根据这一规定,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应具有如下法律特征:

  (一)在侵害对象上,被侵害人是特定人。当然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如果所指定的对象是特定环境、特定条件下的具体人,即使没有指名道姓,同样可以构成对他人名誉权的侵害。如某些“纪实”文学作品,在“描写”中对特定的人进行侮辱、诽谤,虽然使用的是代号或假名,但读者一看便可知晓其所指向的对象,这显然不能因其使用代号或假名而否定作者侵权。

  (二)在侵害方式上,主要是以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

  (三)在主观过错上,侵害人可能是故意,也可能是过失。

  (四)在客观上,具有非法侵害他人名誉权的事实。

  (五)在后果上,对被侵害人的名誉造成较严重的损害。

  三、侵犯名誉权的惩罚

  (一)停止侵害。停止侵害是指侵权人正在实施侵权他人财产、人身的行为,被侵权人可以依法请求其停止侵害行为。

  (二)恢复原状。恢复原状是指恢复权利被侵害的前原有的状态。

  (三)消除影响。消除影响是指侵权人在侵权范围内,为被侵权人消除不良后果的一种补救措施。

  (四)恢复名誉。是指在侵权范围内,恢复被侵权人的名誉。通常与消除影响相联系。

  (五)赔礼道歉。是指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对他人利益造成妨碍或者损害时,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的不当性,对被侵权人表示歉意而请求对方原谅的行为。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侵犯名誉权立案标准的相关知识,侵犯名誉权的立案标准要看侵权人的主观上是否有过错,侵权人的行为是否对权利人造成严重后果以及侵害的对象是特定的人。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