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退休人员返聘有什么风险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3-02 00:48
人浏览
导读:退休人员返聘有不适用劳动法保护、无法签订劳动合同、解除合同无经济补偿等风险。退休人员不属于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范围,因此无法与用工单位建立劳动关系,退休人员再就职需要和用工单位协商一致,签订好相关的合同或者协议,以此来保障自身权益。

  一、退休人员返聘有什么风险

  1.退休人员返聘,不适用于国家有关劳动劳动合同法,以及工伤保险条例,和工资支付的暂行规定;

  2.不能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劳动补偿。因此,一切都根据用人单位和退休职工的用工协议为准,原则上,是不给任何补偿的;

  3.不是劳动关系,是劳务关系,不仅不需要支付任何补偿,而且维权成本高。因为退休员工不属于劳动部门管理,不能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所以聘用离退休人员不能依据劳动法维权,只能通过民事诉讼维权。

  二、退休人员返聘工资个税该如何计算

  单位雇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既不存在签订劳动合同的可能,亦无法为其缴纳社保。因此,其返聘收入应按“劳务报酬”缴纳个人所得税。

  法律快车提醒您,劳务报酬个税计算方法根据不同的收入情况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1.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应纳税额 =(每次收入额 - 800)× 20%。

  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应纳税额 = 每次收入额 × (1 - 20%) × 20%。

  3.若每次收入的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则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1)超过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应纳税额 = 每次收入额 × (1 - 20%) × 30% - 2000。

  (2)超过50000元的部分:应纳税额 = 每次收入额 × (1 - 20%) × 40% - 7000。

  三、退休职工返聘后是否再签合同?

  肯定是签合同更有利于保障职工权益的,不过签订的是劳务合同或协议,不是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规定,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必须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一般情况下,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始于16周岁,终于退休。因此,退休人员已经不具有法律意义上的劳动者资格,退休人员与用人单位之间不再是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不需要与退休人员订立劳动合同。退休人员再应聘时,可通过要求订立劳务合同或聘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