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修车2次理赔记录却6次 疑是代赔的修理厂骗保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2-16 21:10
人浏览
车辆出事故后,维修厂全程代理索赔隐患多,车辆可能成为修理厂“骗赔”的道具,很多车主背上更多理赔记录,这也与保险人员和修理厂相勾结有关;保监部门已着手封堵漏洞

“我明明只把车送到修理厂修了2次,怎么保险赔案却有6次?还有4次事故我根本就不知道!”近日,福州车主郑先生看到理赔记录时很诧异。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本报新闻热线968111最近屡屡接到这样的投诉。记者了解到,全省车险平台联网后,不少车主在续保时因保费上浮,查询系统后才发现自己背上了不少陌生理赔记录。

[案例]车在4S店一天理赔两次

郑先生车龄已有4年,他记得去年只出险两次,一次是玻璃被小偷砸破,另一次则是小刮擦。为了省事,郑先生把理赔手续全部交给4S店做。
没想到前几天续保的时候,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说郑先生上一年度理赔过6次,今年保费要上浮30%。工作人员输入各项车辆数据后,系统显示郑先生今年的保费超过了7000元,比4年前第一次为新车投保的保费还高,而去年的保费只有6000元左右。细看理赔记录后,郑先生才发现理赔记录疑点重重,有一次他把车停在4S店维修,同一天的理赔记录却出现了两条;还有一次连续两天内有三条理赔记录。对此4S店不愿给出具体答复,只说理赔记录是保险公司处理的。郑先生说,交给车行理赔是为了省事,没想到今年却遇到了麻烦。

[调查]理赔记录经常无中生有

记者多方调查了解到,福州不少车主出险后,会选择将车辆交给修理厂全权办理修理和索赔事宜,这种做法有可能使车辆成为修理厂“骗赔”的道具。
省保险行业协会人士说,很多车主为省事,经常把车、自己的身份证丢给修理厂,让其代办保险,而一些修理厂在掌握了这些东西后,一般在当天报了案之后,第二天再搞个碰擦来骗保。
也就是说,车辆出险后的修理环节是不法分子用于骗赔的主要环节。特别是“直赔”协议(指被保险人,即车主不向修理单位直接支付修理费,而委托修理单位直接向保险公司索赔,索赔所得赔款冲减车主应交的修车款)的出现更加剧了这种骗赔案的发生。
保险公司人士告诉记者,商业车险理赔信息联网后,修理厂骗保浮出水面。因为一年内出险次数超过3次,不管到哪家保险公司投保,保费都要上浮,所以很多车主续保时发现,理赔事故被人为增加了。
过去保险公司之间无法共享理赔信息,理赔次数增多对车主影响有限,车主第二年更换保险公司就能享受低费率。

保险员勾结修理厂 使得骗保易得手

不过,对于不良维修厂的骗保行为,还有车主提出疑问,保险公司的查勘人员也难辞其咎。既然车辆已经停在维修厂理赔,当日或次日继续报案,保险公司应该知道维修厂存在骗保嫌疑,为什么赔款还能支付出去,而普通车主自行理赔却障碍重重,监管部门还应该严管保险人员和车行勾结骗保的问题。
记者还了解到,我省保险行业协会正在考虑将有骗赔记录的汽修厂列入“黑名单”。

[措施]11月执行车险新规 理赔不得绕过车主

为打击修理厂骗赔案的发生,保险监管部门已经着手封堵这一漏洞,省内财产保险公司这几天陆续收到了保监会下发的《关于防范车险理赔环节风险的通知》,要求今年11月起,保险公司不能将车险核损、核赔权授予本公司以外的各类机构和人员,尤其是修理单位。
新规还要求从今年11月1日起保险公司在支付理赔款时不得绕过被保险车主,而且千元以上赔款直接转账。
具体来说,1000元以上的赔款要通过非现金方式支付,且支付到与被保险人名称一致的银行账户。对实行直赔协议支付赔款的,保险公司要采用银行转账方式,将赔款划入以该修理单位为户名的银行账户,并通过电话回访或书面方式告知被保险人。而对于不能提供被保险人真实联系方式和授权书的修理单位,保险公司不得与其续签直赔协议。
截至目前,我省各大保险公司已经开始封杀“直赔”。虽然距离新规执行还有近2个月,我省保险公司已着手封杀汽车修理厂向保险公司直接索赔的渠道,过千元车险赔款已有九成以上通过银行账户支付。而长安责任保险等公司已着手彻底封杀“直赔”,不再接受修理厂的报险,和车主直接联系。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