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遭公司冒名骗保 17岁少年盲右目无法获赔(图)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2-16 23:07
人浏览
眼睛受伤后,17岁的莱西小伙子李伟杰被送到市立医院急救,当治疗后医生摘掉他眼前的纱布时,李伟杰吃惊地发现,自己的病历和住院卡上却是工友“罗滕飞”的名字,“公司用冒名顶替的办法送我进医院治疗,但我被‘改名’后,却没法再办理工伤鉴定,我该怎么办?”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李伟杰仍不住地叹气。

干了两月也没签合同

李伟杰告诉记者,他在位于胶州市阜安办
事处第二工业园内的青岛崇元塑料有限公司打工,这是一家外资企业。“两个月前,我来到公司打工,在织布车间干维修工,一直没有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李伟杰说,10月22日晚上9时左右,他上中班时用压力钳去剪一段不锈钢钢丝,一截钢丝突然蹦进了他的右眼。“只感觉一阵钻心的疼。”李伟杰说,当时车间主任王军和工友们将他送到胶州市人民医院治疗,后来又转到市立医院做进一步治疗。

手术后发现冒名猫腻

两天后,李伟杰眼部的纱布被摘除时,他才发现自己的右眼视力模糊,医生告诉他,右眼的视力很难复原。

更让李伟杰吃惊的是,他发现病历及住院卡上都写着“罗滕飞”的名字。“罗滕飞是我的工友,他已经与公司签订了合同,公司给他交纳保险。”李伟杰说,“后来,公司的人将罗滕飞的身份证给了我,并对我说,因为我刚去公司不久,公司还没有为我办理保险,所以先让我以罗滕飞的名义住院。”

李伟杰说,公司的人还特意嘱咐他,一定要背下罗滕飞的身份证号码及住址,以备保险公司的人来检查。

联系公司迟迟没答复

在市立医院病房里,李伟杰的父亲李庆昌告诉记者,从医院出具的检查报告来看,儿子的右眼眼角膜被划伤后,眼球将出现萎缩等症状,有失明的可能。

据李庆昌介绍,李伟杰打工的公司送来6000多元治疗费,现在已用去了4000多元,他们曾多次与公司联系,但迟迟没得到答复。“我们原先准备带孩子去劳动保障局做工伤鉴定,但由于病历上不是我儿子的名字,对方不受理,这可叫我们怎么办?”李庆昌说,他们准备通过司法途径为儿子维权。

这就是骗保

“企业这种行为属于骗取社保基金,应当受到处罚。”昨天,青岛市社会与劳动保障局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今年以来,我市已发现多起采用冒名顶替的方法骗取社保基金的情况,这些企业大多位于城郊或区市,“依据相关规定,这类企业将受到2000至30000元罚款。”



青岛早报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