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老人遭“忽悠”买了不必要的保险产品难退保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2-14 20:34
人浏览
“我觉得去年在银行购买的一款保险产品不划算,想去退掉,可 2万只能拿回来14000多元了。”合肥市民高老先生最近很郁闷。记者了解到,相关部门已禁止保险业务员驻点银行,消费者在银行购买其代售的保险产品时要多问问情况。

  去年7月, 70多岁的高先生到附近一家银行买理财产品。“银行大堂经理向我推荐了一款保险产品,说每年缴2万,缴5年,年收益有6%。”高老先生听从她的建议投保了该款产品。不过,他仔细研究后发现产品收益和自己想的有出入,于是又去银行咨询。原来,高先生每年缴纳的2万元,只能在当年返还6%的生存金。也就是说“每年只能拿到1200元,收益比较低。”

  高老先生想退保,可提前退保的损失很大。“保险公司说如果现在终止投保,只能拿回来14000多元了。”高老先生有点不满,因为不仅银行代售人员没有交代清楚产品情况,保险公司人员也没和他联系过,而且保单上也没标明提前退保会损失多少钱。

  记者昨天从该保险公司了解到,退保根据保单所附的现金价值表确定赔偿金额。该公司表示由于该产品通过银行代售,所以银行出具的保单是简易版的,高先生所购保单中可能没这张表。该公司人士坦承,消费者在银行购买保险产品获得的信息不一定全面详细。

  去年11月,银监会发文,不再允许保险公司人员驻点商业银行网点,同时规定商业银行每个网点合作的保险公司原则上不超过3家。由于“专业不对口”,一些银行人员无法详尽地为客户介绍一款保险产品。尤其是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被“忽悠”而购买了一款也许并不需要的保险产品,很可能最终引起不必要的损失或者被“套牢”。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