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优先保障 求利在后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2-14 23:11
人浏览


  昨天,家住浦东的顾女士来到华泰保险上海分公司,领取了5000 元预付赔款。回想起几天前丈夫王先生购买保单时,主要关注投资回报的顾女士怎么也想不到,3天后家里就发生火灾,更不会想到再过两天,保单的保障功能又帮她弥补了巨额损失。

  作为这场离奇赔案的受益者,顾女士感慨地表示,将劝说亲友和自己一起投保家财险。同日,上海保监局官员也就此事专门发表评论,呼吁市民在购买保险时优先考虑人身和家庭保障,在基本保障实现后再考虑投资等复杂功能。

  顾女士是个老“保民”,早在1987 年孩子出生时,只有100元月工资的她就给孩子买了一份20元的教育金保险,此后夫妻俩都购买了人身保险,并曾经购买过家财险。但因为家中向来平安,并未持续购买家财险,直到这次火灾彻底改变了她的看法。

  王先生今年1月底到工行存款时,销售人员向他推荐一款兼具投资和保险功能的家财险“华泰居安理财”,包含每年最高两万元的家庭财产保障,2.55%一年的固定收益,高于同期银行存款。这让王先生颇为动心,当场填写了预约保单,并于2月5日完成缴费。

  但在填写保单时王先生忘记了新房子地址,得知收益与地址无关,就填上了老房子地址。直奔投资收益而去的王先生没有料到,这一笔填下去却在几天后帮了自己大忙。

  仅仅3天后,2月8日晚上11点,王先生的老房子着火,部分家具、家电及装修化为灰烬,华泰保险确定损失在1万元左右。根据条款,保单在缴费12小时后即已生效。

  顾女士家“求收益得保障”的经历,在上海保监局机构处处长李峰看来很值得玩味。他呼吁市民们认识到,保障应该成为购买保险时最基本的目的。事实是,当客户遇到保险产品时,往往先问收益是否比存款、国债等投资产品高;另一方面,不少保险销售人员也以高收益鼓动客户购买。这样,保险最具特色、最基本的功能———保障,反而不太受欢迎。

  顾女士还是一位特别注重保障的客户,但市场上这样理性的保险客户并不多。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教授郝演苏担心,投资型险种的泛滥,直接导致中国人的保障系数被高估,因为大量实为代客理财的保费并未真正发挥保障功能。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