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上海工伤患者可到康复定点机构接受免费治疗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2-12 02:30
人浏览

  4月14日下午,在上海养志康复医院的康复治疗大厅里,在专业康复治疗师一对一的陪护与指导下,在下班途中因车祸受伤的青工胡聪正在康复器械上运动着。谈起在这里的康复治疗,他对记者说:“真是不幸中的大幸,能进养志康复医院康复治疗,身上的伤病康复得很快!”据悉,胡聪是上海签约的首批工伤康复定点机构接治的第一个患者。

  “经20来天的综合治疗,包括运动治疗、针灸推拿治疗,并辅以作业、辅具治疗,他现在已能下地行走了。”据小胡的治疗师介绍,小胡在医疗康复后,还要接受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治疗,这些治疗将帮助他重返社会生活和工作。而其在治疗康复期间的所有费用,都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综合保险基金支付。

  据介绍,随着我国工伤发病率的增加,社会对康复医疗的需求急剧增加,而目前医院的康复资源覆盖面小,造成80%需要康复的人群得不到康复治疗。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推出相关工伤康复政策:

  凡在上海工作的工伤患者,均可向所在区的劳鉴委提出工伤康复申请,通过工伤鉴定程序后,可在上海定点的工伤康复医疗机构接受康复治疗。

  工伤康复对象在住院康复期间,按照政策规定享受住院伙食补贴、交通食宿费和停工留薪待遇。工伤康复采取治疗和康复并重,医疗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兼顾,实行先治疗康复、后鉴定补偿的原则。日前,上海市医疗保险事务管理中心与5家公立医疗机构签订了《上海市工伤康复定点机构服务协议书》。

  据了解,为确保工伤康复病区的顺利启运,签约医疗机构上海阳光康复中心制定并完善了一套适用于工伤患者的康复业务流程,积极协调工程、餐饮等各后勤部门,配合医院合理规划工伤病区格局,精心筹备康复服务措施。

  养志医院统筹调配医、技、护等人员使用,会同康复治疗部制定了个性化的工伤康复诊疗方案,力求科学、合理地开展工伤康复医疗。

  首批受益工伤患者获得免费康复治疗

  “一个多月前我还只能躺着,现在却能走了。”4月14日,在功率车上做着踏车运动的胡聪感慨免费工伤康复训练给他带来的变化。作为上海工伤康复惠民政策的首批受益者之一,他的治疗康复费用均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综合保险基金支付。

  今年3月,上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推出新政策,规定凡《上海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和《上海市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暂行办法》覆盖范围的用人单位工伤人员,均可向所在区的劳鉴委提出工伤康复申请,通过工伤鉴定程序后,可在上海定点的工伤康复医疗机构接受康复治疗。

  工伤康复对象在住院康复期间,按照政策规定享受住院伙食补贴、交通食宿费和停工留薪期待遇。工伤康复采取治疗和康复并重,医疗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兼顾,实行先治疗康复、后鉴定补偿的原则。

  随后,上海阳光康复中心所属养志康复医院等5家上海首批工伤康复定点机构接受了首批工伤患者。这一公益项目未来还将接受更多的工伤患者。

  胡聪原是松江一家食品公司的职工,去年年底他在下班途中被一辆汽车撞倒,身上多处骨折,坐骨神经受到损伤。在综合医院诊治病情稳定后,他在家中休养了2个多月,双腿仍然无法伸直,无法行走,但又没钱去相关机构进行昂贵的康复治疗。

  后来上海推出新的工伤康复政策,胡聪便提出申请,获批准后被抬着送进了养志康复医院。每天从早上8点起,他接受针灸、理疗,促进神经恢复,接着是手功能训练和借助康复器械进行运动,每一项均有康复训练人员一对一指导。胡聪表示,“我现在下地行走已经没有问题,恢复比我预期快多了。”

  除了恢复生理功能的医疗康复,对工伤患者的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同样重要。工伤患者大都年纪较轻,家庭责任较重,早日重返社会是他们最迫切的愿望。养志康复医院培训科科长张国英介绍说,利用阳光康复中心残疾人培训基地的原有力量,他们已经开始对工伤患者进行超市理货、收银、电脑打字等职业培训。

  而未来,随着工伤康复政策进一步为公众知晓,他们将继续探索心理状态调试等社会康复内容,帮助工伤患者重回社会。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