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计划生育政策会不会调整?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2-10 18:59
人浏览
[导读]: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总数将跨过巅峰开始出现负增长,中国的国家竞争优势也将随之发生变化,、依赖劳动力供给量大来刺激经济增长的优势条件丧失后,中国经济增速可能会开始掉头向下,应及早拟就应对之策。

  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普查公报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最近10年的年增长率趋缓,只有0.57%,比过去少了0.5%。在城乡分布方面,有约6.6亿人口居住在城镇,十年城市化速度可谓迅猛。在性别比上,总的男性和女性之比为51.27:48.73,不过在新生人口性别比是118.06:100。

  人口特征:增速减缓、老龄化加深、男女失调

  人口增速急剧下降是如何发生的?因为从亚洲各国历史看,二战后那些率先拥抱自由市场的国家和地区,尽管它们从未实施计划生育,但其出生率马上大规模下降。

  因为自由市场让人们的时间成本大规模上升,传统农业社会提供给青年人的机会非常有限,用工业社会的观点看,这种状态称之为隐蔽失业,他们的时间也不值钱,但市场经济则鼓励人们去城镇寻找机会、努力工作,那么养育孩子的机会成本就大增,生育是件奢侈的事,人们就会用避孕药不断推迟生育时间和减少生育数量。

  所以,一些学者对中国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的新生人口减少一直争议不休。

  全世界任何非移民国家在历史上都经历过人口峰谷的急剧起伏。很多人觉得老龄化将打击经济,使得未来GDP增长非常悲观。日本人在1970年代也是这么认为的,但现在普通日本人觉得老龄化社会还不错,虽然日本经济近十几年有所衰退,但由于老人的逐渐趋势,日本的人均GDP的排名却不断上升。

  在经济停滞的年代,日本人的生活水平并没有任何下降。将老龄化看作洪水猛兽的观点是一种国家主义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一旦国家整体经济不增长,那么国家在世界上就没地位了,大量的老人需要照顾,年轻人将不堪重负,资产价格急剧缩水,国家实力将一蹶不振。

  当我们这些处于生育高峰期老人逝去之后,劳动抚养比将重新优化,是羡慕那个资产价格便宜、人均财富上升的时代,还是对那个时代不像现在这样拥挤而感到遗憾和悲痛呢? [导读]: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总数将跨过巅峰开始出现负增长,中国的国家竞争优势也将随之发生变化,、依赖劳动力供给量大来刺激经济增长的优势条件丧失后,中国经济增速可能会开始掉头向下,应及早拟就应对之策。

  男女比例失调问题被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森归纳为“消失的女人”问题,不仅仅是中国,所有的亚洲古国都存在这种问题,这称之为“选择性生育”。在没有B超检查胎儿和医学堕胎的年代,人们通过残忍地溺死女婴来达到选择性生育的目的。

  为什么历史上长期存在“选择性生育”?一个非常经典的解释是,男孩比女孩要脆弱和短命。因为青少年男人更容易从事危险性的工种(比如打仗、重体力活、危险的玩娱等等),所以必须要保持出生率的优势,而到了成年之后,男女比例就接近相当了,甚至30岁以后的成年女性要多于成年男性。简单地说,社会环境“杀死”了很多男性。

  专家分析:“人口总量”和“年龄构成”两个数据

  首先,对于“人口总量”这个最受到关注的数据,马局长得出了一个乐观偏中性的初步结论。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这表明十年来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有效地控制了新中国以来人口快速增长的势头。

  假如数据确凿且效果是积极的,就必须建立在两个前提上

  第一,什么样的人口增长率称为一个国家人口的快速增长?第二,一个国家的人口快速增长达什么幅度才需要控制。假如没有厘清这两个前提条件,仅从人口增长率现状的下降,就认定中国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的积极描述,并有效控制了中国的人口快速增长,这种意见就缺乏严谨性。

  其次对“年龄构成”的分析,报告认为这次人口普查发现“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导读]: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总数将跨过巅峰开始出现负增长,中国的国家竞争优势也将随之发生变化,、依赖劳动力供给量大来刺激经济增长的优势条件丧失后,中国经济增速可能会开始掉头向下,应及早拟就应对之策。

  这个描述性的结论,并未深化分析。如今对于中国人口“年龄构成”已有广泛的担忧,认为中国“未富先老”。“未富先老”是和发达国家做比较产生的概念,比如和日本老龄化比较得出了一个更具忧患色彩的、对中国人口“年龄构成”的担心。

  网友关注:审视计划生育政策尤其是独生子女政策

  对中国经济来说,意义更大的可能是“刘易斯拐点”的逐渐逼近,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曾经提出每个国家都会遭遇一个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转折点,即劳动力需求增长速度超过劳动力供给增长速度,因而导致工资水平上涨,这意味着“人口红利”时代的结束(所谓的“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

  今年年初发生大规模“民工荒”的时候,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及一些专家就据此推测中国的刘易斯拐点有可能提前到来,而此次普查结果或许就提供了数据验证:

  中国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已低至0.57%,0-14岁人口迅速下降(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而60岁以上人口则快速增长,这意味着新产生的劳动力正逐渐减少,而退出市场的劳动力则在增多。

  此消彼长之下,在未来不远的某个点,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总数将跨过巅峰开始出现负增长,中国的国家竞争优势也将随之发生变化,、依赖劳动力供给量大来刺激经济增长的优势条件丧失后,中国经济增速可能会开始掉头向下,应及早拟就应对之策。

  现在,30年时间已经过去,中国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人口增长率逐年下降,年平均已经低至0.57%,在这一有利条件下,再结合一胎化导致的弊端,重新讨论与审视计划生育政策尤其是独生子女政策,可谓正当其时。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