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如何扩大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2-11 16:16
人浏览

  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自建立至今20多年来,在“为国营破产企业职工等四类人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保证改革顺利进行”过程中,在国企改革“两个确保”过程中,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通过“降、缓、补”等措施援企稳岗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功不可没。

  但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的经济社会环境与10年前《失业保险条例》颁布时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正在实施的失业保险制度在覆盖范围、待遇水平、费率调节、基金使用,特别是发挥稳定就业、预防失业的功能等方面,显现出越来越大的局限性,影响了失业保险功能作用的全面发挥。

  在新的经济社会背景下,需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借鉴国际经验,构建积极的失业保险制度,进一步赋予和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制度保障生活、稳定就业、预防失业的功能,为促就业、保民生做出新的贡献。为此,提出以下5点建议。

  建议一:积极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使失业保险发挥更大的作用

  能够大面积覆盖工薪劳动者的失业保险制度是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作用的前提和基本条件。

  2009年底,我国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1.27亿人,仅约为城镇就业人员3.13亿人的40%;参保的农民工人数为1643万人,仅约占2.3亿农民工的7%。

  这意味着我国城镇仍有很大比例的从业人员在遇到失业风险时得不到失业保险的保护和帮助。

  中外比较,美国、英国、德国失业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全部劳动力的74%、86%和68%。

  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规定,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在全体雇员中不低于50%。显然,我国的失业保险覆盖面偏低。

  鉴于此,当前需要加大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的力度,扩面的重点:

  1.尽快将农民工纳入失业保险范围。农民工是产业工人的主体。尽管目前的制度规定已经将农民合同制工人纳入了覆盖范围,但实际参保的人数相对较少。因此,应加大落实工作力度,尽快将尚未参保的农民合同制工人纳入失业保险覆盖范围。

  2.把乡镇企业从业人员纳入覆盖范围。目前,大多数乡镇企业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第二、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从业人员同样是我国产业工人的一部分。

  因此,应突破二元经济结构束缚,统筹城乡失业保险管理,把乡镇企业从业人员纳入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

  这样,能够有效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也利于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3.把完成职业培训或学业、服完义务兵役的青年求职者纳入覆盖范围。当前,大学毕业生等青年群体是我国促进就业的重点。

  尽管这部分人员未曾就业,也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失业者,但对于他们,失业保险可实行“先赋予权利,再履行义务”的政策。

  国际劳工组织《促进就业和失业保护公约》第七章“新谋职人员特别条款”也规定,结束了职业培训的青年人,完成了学业的青年人,服完了义务兵役的青年人,以前的自营就业人员等10类求职者中至少应有3类享受社会津贴。

  目前,已有德国、比利时、丹麦、卢森堡等国家将完成培训或学业的人员纳入了失业保险覆盖范围。

  建议二:着力增强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功能

  这应是当前完善失业保险制度的重点,也是充实和丰富我国积极就业政策的重要方面。

  1.树立新的失业保险理念,以构建积极的失业保险制度为目标,完善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功能。

  失业保险同就业的联系最为紧密。失业保险制度的最终目标应是使绝大多数失业者重新走上就业岗位。

  因此,失业保险制度应在保障失业者基本生活的基础上,大力促进就业,这样才有利于变被动为主动,化消极为积极。

  可以借鉴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国“雇用保险”或“就业保险”的经验,重点增加我国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功能,使失业保险不仅是社会的“稳定器”,而且是促进就业的“推进器”,实现失业保险向就业保障的转变。

  2.进行制度设计安排,放宽现行失业保险规定中促进就业项目的享受群体范围。

  现行制度规定,有资格领取失业保险津贴的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接受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的补贴”可作为基金支出项目。这样,许多没有资格享受失业保险津贴的失业者,以及享受失业保险津贴期限已满但仍未就业的失业者就不能享受有关促进就业的待遇。

  这也限制了现行制度促进就业的功能。因此应考虑扩展现行的项目规定,将所有登记失业人员,均纳入享受失业保险职业培训补贴、职业介绍补贴等促进就业项目的范围。失业的农民工也应纳入其中。

  培训的时间、次数、技术等级、方式、所需费用等也应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和改善。

  3.适当增加能够强化失业保险促进就业功能的支出项目。应积极增加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支出项目,赋予失业保险更加充分的促进就业功能。借鉴国际经验,增加促进就业的支出项目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设立“长期失业者就业补贴”和“特困家庭失业者就业补贴”,对聘用他们的在一定时间以上的用人单位给予工资补贴,或是由失业保险基金资助提供公益性岗位。

  二是设立青年就业困难补贴。

  青年失业是各国普遍面临的突出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议我国失业保险基金专门设立青年求职补助、实习补助、社保缴费补助等项目,重点帮助青年进入人力资源市场。

  三是设立创业资助项目,以创业带动就业。

  四是设立特殊时期失业风险补贴。我国是地域辽阔、自然灾害较为频繁的国家,同时,经济全球化也增加了我国经济运行中的风险。

  一旦灾害发生,就有可能造成失业的大幅增加。对此,失业保险制度应有预案,以便抵御集中失业带来的冲击。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美国、加拿大、日本延长了失业津贴给付期限,扩大了失业保险金的救助范围,并向失业者提供了多方面的求职帮助,有效地缓解了失业危害。这些做法值得借鉴。

  五是对在就业特别困难地区创造就业岗位的企业给予补贴。[page]例如,日本《雇用保险法》规定,对在就业困难地区,通过开创新事业,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的雇主进行资助。六是设立异地就业补贴。对长期失业者异地就业、或大学毕业生到异地基层或边远地区就业的,提供通讯、交通、搬家、住房等补贴。

  建议三:使用失业保险基金稳定就业、预防失业

  通过失业保险制度预防失业,是更加积极主动地治理失业、稳定就业的战略性举措,也应是我国积极的就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