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同城化莫学木兰山菩萨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2-07 22:00
人浏览

如今,讲同城化是种潮流。广佛要同城了,珠三角要一体化了,港穗深要建世界级大都市区了,看着这些热热闹闹的新闻,的确令人心潮澎湃。不过,昨天看了一则新闻,那澎湃之心就仿佛遭遇一盆冷水。

新闻说,羊城通很快可以在佛山南海打折,广佛年票即将可以互认,连医保也可互通,但这些却在广州市内的一些区县竟然做不到。即使是已被列入广州一个区快十年的番禺也是如此。如今,广州最大的火车站建在番禺,那里的出租车却因为涉及跨区经营问题,还遭遇营运困境。作为广州人的番禺市民,其境遇还赶不上佛山人。以至于有番禺人慨叹,何时升级做个真正的广州人?是不是先把户口办到佛山去才更方便?

番禺人的慨叹,让我想起了我老家湖北一个耳熟能详的谚语,叫“木兰山的菩萨——应远不应近”。此谚语的来源是这样的:湖北有座山叫木兰山,但到这里来上香的人,多是远道而来的,当地人极少。这是因为,那里的菩萨很特别,对越远来的香客,越是有求必应,对离庙近的求愿者,反倒不那么遂愿。结果,此山在湖北虽有点名气,但难以走向全国。

木兰山菩萨难以真正成功,就在于这种应远不应近,自己动摇了自己的根本。一个连身边的香客都笼络不住的菩萨,怎不令人怀疑其灵验和诚恳?怎能真正兴旺呢?失去了附近原住民的支持,等于失去了根基。远道客人毕竟有限,少了当地人的常来常往,香客总量难以大幅度增加。更何况,当地住民不信任、不现身说法,会影响到菩萨的信誉。古人有言:内德不修,何以服外?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拿木兰山故事,来讲我们如今热火朝天的同城化,可能不一定恰当,不一定准确。当然,越不恰当越不准确当然越好——我所最担心的,就是怕同城化出现这样的倾向。一旦真正走上这条失败之路,最终会损害同城化的大业。

如今出现的同城化番禺慢过佛山,我宁愿相信是属于“灯下黑”——在光亮四射的时候,出现了附近的盲点。如果是这样,那改正起来,就非常容易,也可以非常迅速。只需将光照的方向或角度调整一下就行了。毕竟,这只是同城内的事,非同城的地方,都可以同城了,同城内的还不是易如反掌?

(来源:信息时报)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