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惠州换工作为何要换社保卡?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2-08 01:02
人浏览
[导读]:目前惠州市各县区的医保个人账户余额不能跨县区转移,但医保缴费年限可以累计计算。惠州市行政区域内统一社保卡正在制作中,待社保卡制好后就可以跨县区使用社保卡了。因此近来如果有职工换工作,就要同时换社保卡。

  市民叶小姐:2010年5月份我来到大亚湾工作,公司给我买了社保,然后发了一张医疗保险卡,规定只能到大亚湾区定点医院、药店使用

  市民叶小姐:2010年5月份我来到大亚湾工作,公司给我买了社保,然后发了一张医疗保险卡,规定只能到大亚湾区定点医院、药店使用。此前我在沥林工作时也有社保卡,也是只能在当地医院药店刷卡。为什么在同一个城市,换工作就要换社保卡?

  惠州市社保基金管理局:目前惠州市各县区的医保个人账户余额不能跨县区转移,但医保缴费年限可以累计计算。惠州市行政区域内统一社保卡正在制作中,待社保卡制好后就可以跨县区使用社保卡了。

  惠州实现居民医保一体化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惠州被列为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市,与佛山、中山一道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上先行先试。相关实施细则日前发布,提出要实现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六个“一体化”。

  惠州市委农办主任陈国敏透露,放宽农民进城定居条件,实行按实际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2012年全面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划分,统一登记为“惠州市居民户口”,实行一元化户口登记制度。

  农业比重大发展不平衡

  从农业方面看,惠州是珠三角东岸农业最大市,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7%,毗邻的广州为2%,深圳、东莞均不到0.5%.周边城市工业化、城市化的深入推进,为毗邻的惠州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广阔市场。惠州在这方面有本地的资源优势,拥有一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农业,是为珠三角城市群提供绿色、环保及无公害鲜活农产品的基地。 [导读]:目前惠州市各县区的医保个人账户余额不能跨县区转移,但医保缴费年限可以累计计算。惠州市行政区域内统一社保卡正在制作中,待社保卡制好后就可以跨县区使用社保卡了。因此近来如果有职工换工作,就要同时换社保卡。

  当前珠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存在地区不平衡的问题,不仅各市发展不平衡,就是本市各县、区发展也不平衡。惠州市处于山区、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的三个县的经济仍然落后于市区。县域生产力水平严重落后于市区。

  据统计,2008年,惠州市县域经济实现产值480亿元,仅占惠州市GDP的37.2%,惠城区人均GDP为47435元,是龙门人均GDP的3倍多。据悉,正因如此,惠州被确定为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最新动态:去年医保实现一体化

  4月中旬,惠州召开惠州市统筹城乡医疗保险工作会议,李汝求市长在会上明确提出,惠州要大力提高城乡医疗保障水平,力争率先在全省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制度。从今年5月1日起,市卫生部门正式将新农合工作管理权移交给了劳动保障部门。

  根据工作安排,从今年7月1日起,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将按照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险制度进行管理;从今年8月起,劳动保障部门将引导农民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参加不同层次的医疗保险,从明年1月1日起,全面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险。

  惠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余国新介绍,实现基本医疗保障管理的一体化,将意味着全惠州市人民不论城乡户籍,不论有无工作,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和医疗保障需要,选择不同的医疗缴费标准,享受不同层次的基本医疗保障待遇,实现基本医疗保险的“同网同待遇”。

  发展目标:2020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8万

  《惠州市贯彻〈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建设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基地实施细则》提出,力争到2012年,惠州市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基地建设初见成效。 [导读]:目前惠州市各县区的医保个人账户余额不能跨县区转移,但医保缴费年限可以累计计算。惠州市行政区域内统一社保卡正在制作中,待社保卡制好后就可以跨县区使用社保卡了。因此近来如果有职工换工作,就要同时换社保卡。

  城乡发展要实现六个“一体化”,即城乡规划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劳动就业一体化和社会管理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城乡差距明显缩小;惠州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000元,城镇化水平达到62.5%,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8760元。

  到2020年,惠州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5000元以上,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大幅提高,城镇化水平达到75%左右,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8000元以上。统筹城乡发展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全面形成,城乡社会互通融合,城乡居民共享现代文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建成城乡协调发展的现代宜居宜业示范市。

  民间声音: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共赢

  惠州市海纳粮油有限公司董事长钟振芳认为,通过土地流转将土地集中起来由专业公司种植实现效益最大化,亩产值可以达4000元,而目前农民种水稻一般收益为每亩1000元左右。农民土地流转之后获得租金和分红,愿意到公司工作的就当农业工人,又增加一笔收入。

  钟振芳说:“早些年土地流转一直在进行,但政策不明朗,村委会时常会出面干涉,农民自主权受到影响,有了土地流转的政策,土地流转起来将更有政策保障。”

  农民致富要找准产业

  惠东县九华农贸公司总经理胡成来认为,统筹城乡发展重要的是农业的发展,农民致富要找准相应的产业,惠东县稔平半岛的农民通过种植马铃薯每亩增收3000元,如今这里是“四季无闲田”,农民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农民生活乃至社会风气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官员访谈:要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农民

  市委农办主任陈国敏认为统筹城乡发展就要落到实处

  上周刚刚就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考察完佛山、中山两市后,惠州市委农办主任陈国敏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触很深。他认为,同为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佛山、中山两市城乡一体化进程已经走上正轨,而惠州则是刚起步。 [导读]:目前惠州市各县区的医保个人账户余额不能跨县区转移,但医保缴费年限可以累计计算。惠州市行政区域内统一社保卡正在制作中,待社保卡制好后就可以跨县区使用社保卡了。因此近来如果有职工换工作,就要同时换社保卡。

  惠州同佛山中山比有差距

  记者:《纲要》为何确定惠州为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陈国敏:同深圳市和东莞市相比,惠州有市、县、镇,既有发达的区镇经济,也有相对落后的县域经济和山区经济,在珠三角城市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记者:同佛山、中山两市相比,惠州的差距在哪里?

  陈国敏:中山市城镇化水平8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全国最高,为11000多元,佛山农民人均收入也接近10000元。惠州的城乡差距较大,惠州的城镇化水平为30%以上,2008年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626元。

  记者:统筹城乡发展惠州目前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陈国敏:首先是要有组织保障,我们在四川省和重庆市考察时,看到两地均已成立统筹发展的领导机构,只有建立起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才能更好地落实各项任务。其次,财力上要加大投入,没有财力支撑各项工作很难推进;再有,要及时出台一些与《纲要》配套的相关政策,确保有的放矢。

  基础设施一体化难度大

  记者:惠州提出城乡发展要实现六个“一体化”,你认为其中哪项惠州最有优势,哪项最为薄弱?

  陈国敏:惠州在城乡规划一体化方面已走在前面,有了组织保障,2008年8月惠州市政府出台《惠州市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试行办法》,将“惠州市规划建设局”更名为“惠州市城乡规划建设局”。惠州市城乡规划建设局增设“村镇规划管理科”。各县、区要整合现有规划建设管理机构,统一组建城乡规划建设局。而基础设施一体化需要有强大的财力支撑,目前一些镇、村经济薄弱,需要市委、市政府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建设。 [导读]:目前惠州市各县区的医保个人账户余额不能跨县区转移,但医保缴费年限可以累计计算。惠州市行政区域内统一社保卡正在制作中,待社保卡制好后就可以跨县区使用社保卡了。因此近来如果有职工换工作,就要同时换社保卡。

  记者: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陈国敏: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改善公共服务设施,减少农民,让农民享受国民待遇。城里的路修得那么好,城里人也没有为此出钱,而农民修路则要农民出力出钱,这就要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去年放宽农民进城定居条件

  记者:你提到要增加农民收入,这方面一直是农村工作的重点,最近我们出台哪些新的富民措施?

  陈国敏:惠州已经先行一步,率先给农民宅基地和房产发证。城里人可以拥有多套住房,农民只有一处宅基地且多没有房产证,为此我们于去年8月份在惠城区小金口街道办事处,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农村宅基地和房屋登记发证工作。

  给农民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引导农民以转包、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另外,还在市区惠民大道建设休闲观光农业园区,提高土地附加值。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在一些经济发展较好的镇办则推进集体股份制改革,探索农村建设用地、农民住宅增值新举措。

  记者:您提到要“减少农民”,这方面我们有何举措?

  陈国敏:“减少农民”是指要加快农民市民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户籍管理制度,2010年开展“农改居”试点工作,放宽农民进城定居条件,实行按实际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探索开展与户籍制度相关的配套制度改革;2012年全面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划分,统一登记为“惠州市居民户口”,实行一元化户口登记制度。

  记者走访:农村让城里人羡慕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制”结构,农村在许多方面都落后于城市,许多农民的梦想就是过上与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但记者到农村实地走访发现,现在很多农民各方面生活都不比城里差,甚至让城里人羡慕。

  记者日前来到惠东县白花镇莆田村百岭村小组看到,同城里的居民小区一样,整齐的楼房排列在一起,如果没有两旁的山色和蜿蜒的山路相映衬,已没有多少农村的影子。村里建有文化广场、文化室、健身园,对村道、公共场所进行了绿化、美化和亮化。

  走进村民何谭生的家里,家具家电一应俱全。何谭生介绍说,全村51户都集中住在这个小区之内,每户村民拥有250平方米的二层小洋楼,他们将土地租给东进农牧公司养猪,家里的收入有地租、投资分红和工资,子女都在外面工作。何谭生表示,现在虽然生活在农村,但各方面的条件同城里差不多,医疗等都有保障。

  据介绍,百岭村小组正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缩影,随着统筹城乡发展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民将过上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甚至是城里人羡慕的生活。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