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全民医保:为撑起百姓健康“保护伞”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2-08 16:45
人浏览

  “多亏有了医保,帮我报销了大部分医药费,现在有病不怕进医院了。”不久前,家住市中区白马镇的低保对象黄秀花因急性肺炎住进了乐山市中区青平镇卫生院。出院结账时,1013.46元的总费用,医保统筹基金帮她报销了667.11元,同时通过城乡医疗住院救助“一站式”服务,民政医疗救助实现了同步结算,除去民政部门补助的250.62元,黄秀花自己最后只掏了95.73元,这为仅靠低保金生活的她减轻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医保在手,看病不愁!”康复后的黄秀花逢人便夸。

  得病有保障、看病更方便、治病少花钱。随着医疗保险工作十年打破“坚冰”,四川省乐山市已迈入“全民医保”时代, “三纵三横”、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医保体系为百姓撑起了健康“保护伞”。

  从22万到322万 人人享有医保

  2000年12月,我市被纳入全国(省)第二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城市之一,正式拉开了乐山医疗保险工作的序幕。到2001年底,受益于职工基本医保的人数达到22万人,参加补充医疗保险人数7.8万人,为广大城镇职工的健康系上了 “保险带”。

  2001年2月,一直被疾病纠缠的退休教师宋明因高血压在广州某医院住院治疗12天,住院总费用5624.25元,医保报销了2101.84元。宋明也因此成为乐山城镇职工医保制度的第一批受益者。“2000多元对我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国家的政策真好!”多年后,回忆起当年的看病经历,宋明依然记忆犹新。

  职工医保的成功“试水”打破了医保改革的“坚冰”,为解决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问题奠定了坚实基础。2008年6月,我市成为全国229个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城市之一。紧接着,我市又将大学生纳入了城镇居民医保体系,消除了城镇居民无医保的“盲区”。

  为了全市240余万名农村居民不再为“看病难、看病贵”发愁,2005年,我市又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全市农村居民撑起健康“保护伞”。2008年10月,市委、市政府将新农合的“接力棒”由卫生部门移交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资源整合、政策完善随即展开。

  如今,全市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学生等群体陆续纳入了医疗保障体系,覆盖到了所有人群,322万人实现了病有所医,参保率达到95%。“人人享有医保”已成事实。

  从2.3万到12.42万 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现在医保报销比例逐步提高,我们看病住院的经济压力也相应减轻了。”因患有慢性肺心病,经常和医院打“交道”的朱文富对此深有体会。今年5月,他又因病住院,花了8000多元,医保报销后,他自己只花了3000多元,“现在政策越来越好,我还要多活几年呢。”70岁的朱文富笑着说道。

  医疗保险不仅仅发挥着健康“安全网”作用,同时关系着民生,牵挂着百姓冷暖。

  10年来,我市城镇职工医保惠民政策密集出台:住院最高报销比例达到88%,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由2.3万元调高至12.42万元,特殊疾病门诊报销比例由70%上调至80%,乙类药品个人自付比例由30%下调到15%。

  2011年,全市成功启动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彻底打破城镇、农村身份界限,统一设置两个医保缴费档次,并实现了当年启动,当年调待。不仅如此,我市还统一了城镇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共用的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和服务设施目录,统一了特殊疾病门诊范围、治疗和结算管理办法。参保待遇调整打出“组合拳”: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起付线降至100元(民族地区80元),一档、二档缴费的住院支付比例最高分别达到85%和88%,一档、二档缴费的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分别达到5万元和9.2万元;全面实行门诊统筹,支付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分别达到50%和100元。

  为了缓解特殊、重大疾病患者经济压力,我市对学生(含大学生)和儿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的手术、放疗、化疗住院费用不分医院等级,不分异地本地,不分缴费档次统一按90%支付,年度内最高支付限额达25万元。这一医保政策更是为广大心脏病、白血病患者带来了“福音”,为他们点亮了生命的希望。

  从单一到多元化 打造“三心”服务

  买药、看病、存款、取款……既是一张社保卡,也是一张银行卡。2004年,依托“金保工程”,我市先后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在全省率先制作发行社会保障卡。该卡集金融功能、养老金发放和医保功能为一体,一卡多用。持卡参保人员可在全市11个区(市、县)的定点医院、零售药店刷卡就医或购药,实现了门诊、住院、购药“无币化”实时结算,同时,参保人员还可以通过银行、POS机刷卡,办理代扣代缴医疗保险费,享受了“一卡通”的“贴心”服务。

  为方便参保人员异地联网结算,我市积极探索创新,和成都市多家医院实现异地联网结算,大大地方便了参保人员异地就医,也为实现成都经济区劳动保障区域的异地结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0年,我市又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依托医保信息系统对全市24万多低保人员、五保户等特困人群开展医疗救助,实现了医疗救助费与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一并结算,既简化了救助程序,又让困难群众得到了及时、便捷地医疗救助,如此“暖心”的服务,赢得了群众交口称赞。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市还着力构建多层次、全方位医保服务网络,城乡居民办理参保手续下沉到全市的1456个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站)和社区,医保住院结算、特殊疾病报销下放到相应定点医疗机构,社保服务和计算机网络延伸到社区 (乡镇),基本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保服务体系,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效优质、“省心”的社保服务。

  十年创新,十年改革。站在“十二五”的新起点,乐山医疗保险工作一路前行,目标明确、步履铿锵。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