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一街道办13年的地皮生意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7-05 01:50
人浏览

  ■工业园征地之初便暗中克扣企业用地指标,被疑用于建造史上最牛街道办大楼;

  ■近万亩工业园征地完成后,为企业建造“配套住宅”项目出笼了,14栋街道办集资别墅搭上便车;

  ■本该大发的“配套住宅”开发商最后竟资不抵债,俨然成为被北苑街道办提取殆尽的“小金库”。

  浙江省义乌市北苑街道石桥头村只剩下宅基地,仅存的46.25亩土地也要被政府征去了。

  在石桥头村宅基地的东面和南面,是4000亩以上浩瀚的北苑工业园;北面紧邻北苑路这条主干道,北苑路的北侧,是繁华的商业区和宏伟的北苑街道办公楼;西面,是500余亩的北苑工业园的企业配套住宅。

  这里位于义乌城西北侧,属北苑街道办辖区。1998年时,北苑街道办万亩土地还满是庄稼,一派田园风光。现在,这里被称作义乌的副中心,耕地变成了工业园,田埂小路变成了市区要道,村庄龟缩在城市的夹缝里。

  1998年至今,是北苑街道日新月异的13年,而北苑街道办事处(下称北苑街道办)的地皮生意也做了13年。生意的细节引人入胜:

  工业园征地之初,便暗中克扣企业用地指标,克扣下来的指标被疑用于建造史上最牛街道办大楼;

  待近万亩的工业园征地完成后,为企业建造“配套住宅”的项目也出笼了,14栋北苑街道办集资别墅也搭上了该项目的便车;

  更为离奇的是,本该大发的“配套住宅”项目经营方———北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称北苑地产)最后竟资不抵债,俨然成为被北苑街道办提取殆尽的“小金库”。

  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呢?

  最后的46.25亩地

  46.25亩———石桥头村最后的土地,成为村民们誓死保卫的金疙瘩。

  义乌城的西北角,北苑街道办辖区内,雪峰路(东西走向)和丹溪路交叉口处,临街的土地都闲置着,形成绵延1100多米、宽20-30米的带状空地,面积46.25亩。

  1998年时,石桥头村民宅基地的周围全是庄稼地,1998年,开发北苑工业园,2000年,又为工业园中的企业建设“企业配套住宅”,当时的征地价格不足40元/平方米。两次征地下来,石桥头村1000多亩土地仅剩下这46.25亩的空地。

  空地后面,就是石桥头村村民自家的宅基地。村民们走出家门几步,就能站在这块“最后”的土地上。

  今年4月,这块空地被义乌市北苑街道办开征,价格为68元/平方米,而周边类似土地的二级市场出让价格,已达到每平方米3万元。

  石桥头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董事长签订了征地补偿协议,征地补偿金已在4月份全部打入合作社账户。

  28名全体股东代表认为公章造假、不符合程序。迫于村民的压力,原来在征地协议上签字的合作社董事长,与全体股东代表一起上书义乌市政府,要求政府收回补偿金。

  下一页

  [page]

  5月17日,股东代表李勇心去见北苑街道办领导,领导说签过协议还是要征地。

  “我说协议没有经过村民大会讨论表决,是违法的。街道到现在也没来征地,他们不敢来。”5月31日,李勇心在电话里告诉记者。

  李勇心他们有一个同盟,就是北苑工业园内金达印刷厂的老板何军民。

  2007年初,何军民发现金达印刷厂的规划用地面积是5748多平方米,可是实际使用的是3254平方米。

  这一切还要从北苑工业园说起。

  被“黑”掉的用地指标

  上世纪90年代末期,义乌市大搞工业园,13个镇、街道全部都建有自己的工业园。

  北苑街道办也不甘示弱。1998年,征用辖区内石桥头村、下山头村、曹道村等10余村的土地,建设北苑工业园。2002年12月的北苑工业园《建设投产情况月报表》显示,共卖出土地2.11平方公里(合3168亩),其中工业用地面积1 .61平方公里(合2415亩)。

  1998年8月,义乌市北苑工业园一期开园(先后共建有三期),金达印刷厂申报入驻,向北苑街道办(2004年前还挂牌为北苑工业园管委会,是一套班子,本文统称为北苑街道办)申报了7200平方米的工业用地的申请。

  金达印刷厂的用地手续由北苑街道办代办,为了方便,金达印刷厂的公章也交到了北苑街道办。当年10月,这块地就被征下了。当时义乌市统一征地事务所与石桥头村签订的“用地协议书”中显示,用地“项目名称”为金达印刷厂,不过用地面积是5748平方米,而非7200平方米。

  上述用地协议,何军民并不知晓。

  在北苑街道办的安排下,1999年10月,金达印刷厂与义乌市国土局签订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用地面积是5748.4平方米。

  至2000年6月,何军民向北苑街道办交齐了180万元土地出让金,可土地还是迟迟不到手。

  2000年10月,北苑街道办的人找到何军民,称“石桥头村的工作没法做通,土地征用有困难”。双方就此达成了一份协议,该协议显示:北苑街道办认可的红线内(指规划部门所确定的)使用面积,由5748平方米变成了3269平方米。管委会按照改变后的面积收取出让金,剩下面积,留取20%的定金,如果无法征用就退定金。

  2001年4月,何军民收回了20%的定金。又等了一年多,2002年8月,北苑街道办终于向金达印刷厂交付3454平方米的土地。2003年3月,金达印刷厂开始建厂房,2005年6月竣工。

  厂房建好要办房产证,可是何军民在义乌的规划部门却找不到与他的厂房对应的规划红线图,因此也无法在城建档案馆备案,办土地证和房产证就更别提了。

  辗转到2007年1月,何军民委托私人关系,才在北苑街道办的土管所发现了原始资料,包括1998年义乌市统一征地事务所与石桥头村的这份“用地协议书”。

  “原来我上了10年的当!”何军民告诉记者。

  北苑街道办当时确实为金达印刷厂上报了7200平方米用地申请,《建设用地许可证》、《规划红线图》、《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均显示金达印刷厂占地5748平米,而非3454平米。

  在红线规划图中,金达印刷厂本是一个规则的长方形。现实中,它的下方被切去了一小半儿。这小半儿,变成了一条公路、石桥头村的村委会大楼和两个村民的住宅楼。

  由于实际建的厂房与规划不符,金达印刷厂便无法办理土地证和房产证。何军民为此多次上访,至今未果。

  下一页

  [page]

  “史上最牛街道办大楼”

  2003年第12期的《经济》杂志(《经济日报》主办)发表《“黑户”开发区:变土成金的“圈地公司”》指出,义乌2002年初城市建设用地的计划指标为1000亩,但到年末,实际用地量达两万多亩。

  北苑工业园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建起来的,项目多,指标缺少得可怜。何军民向记者分析,金达印刷厂2000年就与义乌市国土局签订合同获取用地指标,但是到2002年,碰到上述“僧多粥少”的局面。

  “石桥头村的地被征完了,要进行旧村改造,结果土地不够用,就拿金达印刷厂的用地开刀了。”何军民告诉记者。

  那么,北苑工业园到底有多少企业实际用地与指标不符呢?

  2009年,北苑街道办给媒体的声明称:“北苑工业区一、二期引进企业115家,企业共用地1868.55亩,由于石桥头村旧改用地不够及征迁工作难做等原因,涉及两家企业实际供地与协议用地不符,其中义乌市稠城金达彩印少了2612.052m 2,义乌市知音袜业有限公司少了780.765m 2。”

  “被克扣的企业肯定不止我们两家!几乎是每家都有!”何军民说。

  记者还见到过北苑工业园的另一个被克扣的企业主(非知音袜业),他的用地指标也被克扣,但迫于压力,他不敢向记者介绍详情。

  “你肯定听说(北苑街道办)把(企业的)用地指标克扣,克扣之后是给街道建办公楼用的……按照现在的观点,以前总有不规范的地方。”———义乌市国土局一名副局长这样告诉记者。

  就在工业园开工5个月后的2003年8月,北苑街道办办公大楼开建了。这栋雄伟的建筑,分主楼和裙房两部分,其中主楼共11层(地下1层,地上10层)、裙房2层,总建筑面积33490平方米,总投资约1.13亿元,于2005年9月竣工。

  值得注意的是,被网友称为“史上最牛街道办公楼”的台州椒江区洪家街道办事处大楼,造价2414万元,仅相当于义乌北苑街道办公楼造价的1/5。

  被克扣的企业用地指标是否用于北苑街道办办公大楼项目?这名领导没有肯定,但也没有否定。

  他随后强调:“之前(街道办)造的房子,现在都归(义乌市)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统一管理了。”

  2009年北苑街道办提供给媒体的声明也称:“2005年7月根据义乌市委办公室07号抄告单要求,将该大楼编号为义乌市政府行政五号楼,统一安排使用与管理。”

  更重要的一点,北苑街道办向媒体承认:“资金来源中200万元为市财政拨款,其余为北苑街道财政支付。”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