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易地扶贫搬迁标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08-25 12:43
人浏览

  虽然说现在每个人的经济水平有大大的提高的,基本上每家每户都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但是还是存在局部地区有贫困家庭,对于这类家庭的话,一般政府也会给予相对应的扶持,而今天法律快车小编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易地扶贫搬迁标准,一起看看吧。

  一、易地扶贫搬迁标准

  对于易地搬迁的国家补助标准,集中安置统一建房的,贫困户人均补助2.5万元;分散安置的,贫困户人均补助2万元。但是具体的还是要看当地的政府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国家征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后,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组织实施。

易地扶贫搬迁标准

  二、什么是易地搬迁

  易地搬迁不是简单搬迁异地。众所周知,易地扶贫搬迁是新一轮脱贫攻坚的重要一环,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力抓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举措,也是实施扶贫战略行动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易地搬迁的成效直接考量着一个地方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的实力和成效以及领导干部的执政水平。

  三、工厂易地搬迁员工如何赔偿

  企业搬迁属于《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三项规定的情形,应按照以下标准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第四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现在我们的生活相对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变,不仅能够解决温饱问题,而且还能有更多的闲钱去开展娱乐生活,不过凡事也都有例外,对于有些比较贫困的家庭,如果是因为自身身体条件的话,是可以申请补助,此外还可以多看看法律快车小编上面提到的易地扶贫搬迁标准内容。有不明白的建议可以咨询法律快车的律师。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