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一家三口假房东 卖掉租来房子骗得五万首付玩失踪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10-08 06:03
人浏览

昨天,记者从芝罘区检察院获悉,卖掉租住房屋骗得5万元首付款的中年妇女及丈夫、女儿一家三口,均因涉嫌诈骗罪被提起公诉,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结婚急买房子,好事从天而降

  24岁的小韩(化名),在芝罘区一家个体诊所当护士。去年,她与男友打算结婚,想买个房子。可是,房价这么高,二人又没有多少积蓄,小韩就特别注意收集房产信息。

  去年4月初的一天,诊所来了一名中年妇女,她是诊所里的“老病号”,一进门看到小韩在看烟台房地产信息时,就问:“你要买房子吗?”“是啊,贵的买不起。”二人一问一答间,中年妇女测完血糖走了。

  当日下午四五点钟,中年妇女又来了:“我回去和俺老头说了,老头说,他儿子(中年妇女是再婚,儿子是男方前妻所生)在韩国做生意急需钱,有套房要卖,要价二十六七万元。这房是刚装修的,没怎么住。”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小韩高兴地叫上男友一起去看房。看房时,中年妇女和丈夫、女儿一家三口都在家,三个人都推荐说房好又便宜,小韩不买的话就卖别人了。

  虽然房子只有60多平方米,但二人很满意,决定买下此房,提出先看看房产证。中年妇女说:“房主是老头子的儿媳妇,叫陈×。她去韩国了,等回来再拿给你们看。”二人信以为真,经讨价还价,房子以24多万元成交。事后,他们又提出过看房产证,中年妇女一直拖着没给看。

  当月5日这一天,小韩与男友一起来到中年妇女家中,交了2000元定金,中年妇女给他们打了个收条,在收条的卖方署了儿媳“房主”的名字———陈×。中年妇女还要了小韩对象的身份证复印件。

  去年7月中旬,小韩与男友凑足5万元首付款,送到了中年妇女家里。收到钱后,中年妇女给他们出据了借条,这次借条上署的名字是刘某,中年妇女说这是她的名字。交足了首付款,二人拿到了房屋钥匙。

  紧锣密鼓装修,真房主找上门来

  小韩买房心切,根本没注意那名中年妇女收首付款时打的不是收条而是借条,等回去发现也没多想,接着开始忙活起装修和布置婚房。

  去年8月2日,一名陌生男子打电话询问他们租房的情况,二人懵了:“我们是花钱买的,怎么成租房了?”男子却说,他姓陈,是真正的房主,租这个房子的是个王姓的中年妇女和她女儿。半个月前,中年妇女说不住了,但她外甥看好了,结婚想用此房,并代交了下半年的房租6000元。他打电话是想了解新租房的人的情况,别装修时把房子砸得不像样。”

  小韩如梦醒来,原来中年妇女卖房用的全部是假信息。经查,真正的房主是龙口人,2008年底,房主在网上发布了一则租房信息。2009年2月,中年妇女租下房子,租期半年,每月1000元。当时,房主要了中年妇女和她女儿的身份证复印件,当时,中年妇女说自己姓王。

  事情闹到此,真正房主要收回房子,因房屋装修有改动,还要求小韩赔偿损失。小韩立即报了警。

  把租的房子卖掉,一家三口“生财有道”

  中年妇女一家骗到钱后“消失”了,警方进行了网上追逃。3个月后,即2009年11月8日下午4时许,日照市警方在辖区检查暂住人口时,发现中年妇女的女儿正是网上逃犯,遂将其抓获。经审讯,其女儿交待父母的住处,至此,行骗的一家三口终落法网。

  原来,中年妇女既不姓王,也不姓刘,而是姓张,48岁,是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人。其再婚丈夫姓池,66岁,黑龙江省穆棱市人。女儿24岁,大专毕业,三人均无业。

  2009年1月,身患糖尿病的张某,因患此病引起了一些并发症,便在芝罘区租了一处房子。她去诊所得知小韩想买房后心生一计,回家跟丈夫和女儿商量后,三人便共同忽悠小韩买下了房子。

  7月18日,小韩与男友交首付款当天,中年妇女租住的房子快到期了,为不让事情败露,她与女儿一起去了龙口市找到房主,借口说她外甥结婚要租这房用,就替“外甥”先交了后半年的6000元房租,并与房东另签了租房合同,他们骗到首付款后,便收拾东西匆匆离开了烟台。

  收到首付款,为什么打的是借条?原来,中年妇女耍了一个小聪明:“因为我想给自己留条后路,考虑以后一旦事情败露,我顶多把钱还了就行,不用负法律责任。她还用假名字隐瞒真实身份。而事实上,不论打借条也好,不打借条也罢,其行为已经涉嫌诈骗。

  公诉人感言:买房勿轻信他人言

  目前,这一家三口因涉嫌诈骗罪被检察机关起诉到法院了,接下来,他们等待的是法院对他们的判决。但掩卷而思,这名中年妇女并没有什么高明的骗术,只凭着一张嘴和一张“忠厚老实”的脸。

  买房子毕竟是“大事”,对普通居民来说,买房不是一般的消费,动辄几十万元的,因此,居民应该慎之又慎。可是,这对小恋人因购房心切,看到房子又便宜又好,便忽略了交易中的关键环节。最后,连房产证都没有看到,就轻易把定金和首付款交付给一个陌生人,结果受骗上当。

  二人本来就不富有,被骗真是雪上加霜。实际上,二人只要坚持看到房产证再交易,或者到房管部门打听一下购房交易程序,就完全可以避免受骗上当。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