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限购令出台暴露出的户籍问题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10-08 20:01
人浏览

  网友、专家、百姓纷纷站出来指责限购令歧视户籍、是对户籍的绑架。限购令一律限外的态度引来议论纷纷,暴露出长期存在的户籍、户口问题。

  围观人语

  网友hgbian:限制外地人买房了吗?如果你在工作所在地交过税,可拿出来证明,不让你买房吗?说限购是排外和歧视的人是哗众取宠。——顺便说一句,我是外地人,我也没交税,但我支持限购政策。

  网友sdf1325:说实话,北京这次限车限房,真是让我们外地人灰常灰常憋气。我2000年来京,做建筑工人、服务员、计算机行业,辗转换了多次工作,不就是认为北京是一个自由的城市吗?5年的连续纳税证明,符合要求的外地人又有多少?现在走在大街上,真不明白,那些做生意卖早点的,你们在北京,为什么而忙?

  网友fbl54450:户籍限购是错误的选择,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网友臣墨:对一般人而言,想在大城市谋生必然要工作必然要纳税,卖菜的小贩也是纳税的,但他们十几年都买不起房,那5年限制对他们来说算事吗?

  截至目前,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青岛、南京、成都、长春、南宁、太原、宁波、贵阳、哈尔滨石家庄14个城市出台了限购细则,均以户籍为门槛。对此有专家就表示,有些城市尚未公布楼市调控的原因或许是担心房地产调控过猛,对当地房地产市场带来较大的影响。

  有评论认为,近期各地密集出台的限购令,均与户籍直接挂钩。这固然是新“国八条”精神的具体体现,但细加分析,却可以发现,同样是以“户籍”为门槛,各地的心态却各有不同。一个最明显的特征是,越是经济发达、外来人口多的城市,内外差别就越大,对外地人购房的要求就越发严苛。而上海、广州、北京则要求两年到5年不等。也就是说如果你是一个外地人,如果不能提供相应年限的纳税证明,那么即使你富比比尔·盖茨,在这些城市你也只能当一个“租房客”。

  A

  楼市限购引发多方争论

  2月16日,北京市落实楼市调控“国八条”细则“京15条”出炉。这一被称为“史上最严”的调控细则甫一推出,即引发争议。争议焦点有二:一、“京版细则”中关于限购对象的划分办法,是否涉嫌户籍歧视;二、限购令本身的合法性。

  支持者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清华大学教授、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16日其即在个人微博上发表评论称,“京15条”“方向对,但用力太猛”。虽然李稻葵也称“京15条”“魔鬼在细节”,“提户籍以及纳税标准,太蛮”。[page]

  批评者随即站了出来。有网友批评其在“替限购说话”,“迎合的人已经很多了,不稀罕”。更严厉的批评来自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教授许小年,他直指李稻葵“斯文扫地”。

  经济学家们议论纷纷。在2月19日召开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年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直言,部分调控政策“挺乱的”,他以北京 “限购令”为例称,“货币是央行发行的,意味着给了国民承诺,货币是可以购买商品的,可是,地方政府突然限制购房。限制购买资产后,货币只能追逐消费品,政府又提出要努力管理通胀预期。”这位资深经济学家表达了哲学烦恼:“预期是主观的,而票子发多了是客观存在。如果我们控制不住存在,却硬要控制意识,各种政策怎么协调?”

  在同一场合,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建更是说,“京15条”限制外地人购房,是“市场机制很大程度上从房地产退出了”。

  身处舆论漩涡的李稻葵,22日在其个人微博上发布了《论限购》一文。称楼市限购,就像一剂退烧针,有副作用但是必需的。

  正反双方展开激烈论战

  清华大学教授、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认为,地产限购是强力降温药。

  “限购是常规调控手段失效的情况下所能采取的最后一剂药,在目前地产价格持续攀高的形势下,限购就像给高烧病人的一剂退烧针,有其副作用,但无疑是必需的。”

  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则认为,限购令治标不治本。

  他认为,限购令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过去五年的房价调控政策企图通过一些短期的、行政化的手段,去解决收入分配不合理等体制性问题与货币政策过度宽松导致的长期问题,治标不治本,这是政策虽多却屡屡成为“空调”的根本原因。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尖锐地指出,住房限购令把楼市调控推到反方向。

  尽管住房限购令成了新国八条的重要政策,但从政策的经济逻辑来看,它与合理地引导居民住房需求的原则是背道而驰的。居民合理的住房需求是购买住房自己消费而不是投机赚钱,而住房限购令是鼓励居民持有第2套住房,在限购令中,第2套住房的购买不是投资炒作而是居民必须购买的。如果限购令鼓励或强化的住房投机炒作或赚钱,那么国内房地产市场要得到调整是根本不可能的。

 [page] 华远集团董事长任志强调侃:奥运之后北京不再欢迎“你”。

  一个不能不断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融入的城市,又怎么可能创新和进步呢?纳税五年仅为能买房吗?是否应给个北京户口?下次还会再出个非北京户口的房产要征高税的政策吗?一个可以由政府任意调整的政策,能给民众更长远的发展预期吗?政策与制度和法律的差别正在于此。

  老干些自己有错让别人承担的事啊?自己的土地供给政策出错,非怪消费者买房买多了?本要提高城市化率,却又怪无户籍人口进城买房?都不许买房又怎么可能城市化呢?奥运之后北京就不再欢迎“你”了?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