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经适房成“特权房”,为何愈演愈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5-19 21:10
人浏览

  核心内容:据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报道,多地有违规操作将经济适用房变成福利房的情况。在全国很多城市,均有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包括一些特权企业存在着面向他们销售的“定向经适房”项目。比如,“深圳海关为员工福利分房,20万买入转手卖400多万”。

  经适房成为既得利益的特权房,类似新闻其实早已不是“新闻”,从最初“N连号”、“娃娃经适房”等事件层出不穷,到后来倒台贪官每每皆有经适房财产,无不充分说明经适房制度,保障中低收入者住房需求的最初设计,早已被现实戳得千疮百孔。

  让人不解的是,经适房腐败丑闻为何在舆论的炮轰下,非但未曾有所收敛反而愈演愈烈?或许,原本面向中低收入群体的经适房,已经沦为福利分房的一种手段。试想一下,“20万买入转手卖400多万”若按贪污论罪,已经算是数额特别巨大,够判很多年了;可在经适房名义下,以集体腐败面目上演,却几乎没有任何后果。这与其说是法律的漏洞,不如说是一些地方反腐的不力。

  众所周知,经适房属于保障性住房。为此,政府部门理当十分重视保障效果,积极展开事后评估以帮助进一步决策。可现在呢,卖了就卖了,此后再无任何监管——经适房之所以违法现象普遍,至关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它经常只在进口处设有一道关卡……事实上,经适房法规对于有关部门的监管责任,已经做了明确的界定和要求。可现在,即便经适房腐败乱象闹得满城风雨,监管程序却始终未见真正启动。比如这一次,相关部门会给公众一个说法吗?

  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同一个市场上,同样都卖房子,压根儿就不应该弄两个相差悬殊的价格。换言之,福利房就不应该有产权,更不应该让其拿到市场上出售牟利。要不然,买下经适房,几年后就可上市交易,谁都看得见其中的暴利空间,贪污腐败因此必然愈演愈烈。所以为此纠偏,显然不是头痛医头那么简单。从根本上重新划分经适房和廉租房的角色定位,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