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追求两代人理想的生活距离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11-12 16:16
人浏览

“养儿防老”是大多数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作为父母都希望在自己年老之时能和自己的孩子一起生活,子孙满堂,享受天伦之乐。但在实际生活中,两代人之间的共处存在一些差异,尤其是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的差异,使得两代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产生了许多的摩擦和矛盾。

  故事1:让她内疚的“体谅”

  小宁今年27岁,未婚,媒体从业人员。她是一个“新广州人”,大学毕业后就留在广州工作。前年,在父母的支持下凑够了首期款,以贷款的方式在广州买了一套房子。如今,父母都退休了,作为最早的一批独生子女,她非常明白“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的含义,理所当然地把父母接过来一起住,以方便互相照顾。刚开始的一段时间,有父母在身边的日子让她觉得很舒服,一回家就衣食无忧。不过,久而久之,她就感觉到住在一起的不便了。

  “我所从事的职业比较特殊,一般都喜欢晚上写东西,早上也喜欢睡懒觉。自从爸妈过来一起住以后,完全打乱了我的生活作息习惯。”每天晚上11点钟一到,父亲就会过来好心提醒她该休息了,而这时候正是她写稿灵感不断的时段;父母习惯早起,每天7点多就起床了,为了不影响她的休息,每天都一早到楼下散步买菜消磨时间。父母的这种“体谅”更是让她备感内疚。

  故事2:告别“夹心饼”生活

  新婚后享受着二人世界的小许,则充分感受到了与父母分居的幸福。“刚结婚时,买的房子还没收楼,只能继续跟父母一起住。没结婚的时候,我觉得老娘和老婆都是脾气好的人,应该不会存在婆媳关系不好的问题。但后来才发现我错了,正所谓相见容易相处难,老婆毕竟不是从这个家庭长大的人,在生活习惯方面跟父母有点不一样,刚开始还能相互迁就,时间长了就难免会有一点小摩擦,比如老婆晚上出去和朋友吃饭、唱歌、泡吧,回到家就会发现老人家不高兴。婆媳关系真是中国人最无法解开的结,既是儿子又是老公的我,夹在中间确实很为难。”新房子收楼了,在搬离父母家之后,真应了那句“距离产生美”,婆媳关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小许也不用再做“夹心饼”了。

  ■记者手记

  “分居”留给新时代的难题

  在中国的传统生活形态中,“三代同堂”甚至“四世同堂”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它具有团圆和美、天伦之乐的象征意义。但在现代的城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习惯的不断改变,这种“理想”已逐渐成为一种负累:由于两代人生活方式不同、观念不同、看待问题、处理问题态度不同,在一起生活难免会产生许多矛盾。

  因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愿意选择更为前卫的独立生活,而且年轻的小两口普遍喜欢有自己的生活空间,结婚后大部分选择“二人世界”的生活方式,不再愿意与老一辈的人同住在一起,这也从侧面推动了目前购房人群年轻化的趋势。然而,儿女与父母在空间上相隔太远并不一定就是“距离产生美”,也会出现许多问题。那么,什么才是两代人理想的生活距离?这是这个时代留给我们的难题。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